教育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被引量:3
出处
《浦东开发》
2001年第5期49-51,共3页
Pudong Development
同被引文献11
-
1[8]马兆掌.现代教育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
2刘冰,张谦.我国京津沪三市教育信息化指数的测算[J].上海教育科研,1999,(12).
-
3范坤.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
4龚美霞.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电子出版,1999(7):38-40. 被引量:2
-
5韦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1999(7):4-10. 被引量:8
-
6戟锋,杜爱明.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三大主要任务[J].现代教育技术,2001,11(3):10-15. 被引量:16
-
7辜胜阻.论国家信息化战略[J].中国软科学,2001(12):5-10. 被引量:33
-
8孔繁世.教育信息化测度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9):72-74. 被引量:17
-
9郑腾锐.初步分析《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J].情报科学,2003,21(1):100-102. 被引量:34
-
10付兵荣.信息化测度理论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3,47(3):49-52.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23
-
1袁愔,王晓梦,栗娅,周金金,刘德宗,张建林.高校信息化进程与绩效评价现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S1):105-108.
-
2李涛.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5):50-53. 被引量:2
-
3李勇,刘文云.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情报杂志,2006,25(3):141-143. 被引量:22
-
4赵丽央,周飞.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综合评价的探讨[J].情报探索,2006(7):6-8. 被引量:1
-
5陈爱娟,任晓燕,黄铎.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06,24(9):1321-1324. 被引量:17
-
6薛建国,梁霏,庄俭.职业教育网站的建设与管理[J].电化教育研究,2006,27(9):48-51. 被引量:1
-
7薛建国,庄俭,梁霏.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8):46-49. 被引量:8
-
8陈爱娟,弋敏,任晓燕.大学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6,25(12):70-72. 被引量:3
-
9胡明辉,马如宇.以绩效评价提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效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18(6):24-26. 被引量:2
-
10马如宇,胡明辉.建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绩效指标体系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2):88-90. 被引量:1
-
1杨祖恩.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动力[J].教育艺术,1999,0(2):32-33.
-
2胥晓青.学习理论与创造性思维培养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05(7):108-109. 被引量:1
-
3赵丽.教师的爱心+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J].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2009(7):31-32.
-
4吕雪梅.教育,从爱开始[J].学园,2015,0(10):166-166.
-
5贾全彪.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创造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0):32-32.
-
6杨洪玲.关于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3,25(10S):157-157.
-
7王晓斐.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29):103-104. 被引量:2
-
8王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总结[J].时代教育,2007(06Z):45-45. 被引量:3
-
9黄蕾.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现状及策略分析[J].教育情报参考,2008(11):57-58. 被引量:1
-
10张宝昌,李娟,王伟娟.关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8):74-75.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