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45,共2页
China Seed Industry
同被引文献11
-
1张似松,张建设.湖北省优质稻产业形势及对策研究[A].湖北农业发展论坛[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
2石明松 邓景扬.湖北光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鉴定及其利用途径[J].遗传学报,1986,13(2):107-112.
-
3黄永楷.王统化.童淳.亚籼粳杂交一晚稻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J].湖北农业科学,1982(8):1-3.
-
4谢建平.湖北省水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现状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
5中国二系杂交小麦取得突破性进展[N].科技日报,2012-11-28(8).
-
6农牧渔业部科技司成果处.中国农业年鉴1984[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
7湖北省宜昌地区农科所水稻组.中熟晚粳鄂宜105[J].农业科技通讯,1984(10):12.
-
8吴明国,林建荣,宋昕蔚,阮关海.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春优59的选育[J].杂交水稻,2010,25(1):16-17. 被引量:6
-
9王长义,冯云庆,戚华雄,胡刚,夏明元,方国成.鄂粳杂1号选育与应用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1996,35(S1):42-47. 被引量:5
-
10张似松,汤颢军,柴婷婷,程建平.加快粳稻发展,进一步做强湖北省水稻产业[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450-453. 被引量:26
二级引证文献4
-
1汤颢军,程建平.湖北省粳稻产业发展现状及推进建议[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3):5817-5818. 被引量:4
-
2杨迎春,董翠,施昌华,廖文月,熊玉冰,李红兰.宜昌地区晚粳杂交组合筛选及冷害鉴定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7(6):76-80.
-
3张爱丽,曾祥志,万龙,杨利,刘勇,汪光友.粳稻品种武育粳33营养特性与肥料效应研究[J].中国稻米,2018,24(2):91-95.
-
4李培德,刘凯,徐华山,杨国才,陈志军,周雷,闸雯俊,李三和,游艾青.不同粳稻品种分蘖成穗特性及产量构成因子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A02):20-22. 被引量:1
-
1袁代斌,李迎春,蒙大庆,郭子荣.优质高产油菜杂交种——绵油11[J].甘肃农业科技,2001,32(6):26-26.
-
2凌新军.油菜品比试验总结[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75-175. 被引量:2
-
3绵油11、12号高产栽培要点[J].安徽农业,2004(7):79-79.
-
4韩仁长.绵油11、12号高产栽培要点[J].现代农业科技(种子与种苗),2005(6):51-51.
-
5“绵油11、绵油12”种子交流暨供货会在合肥召开[J].安徽农学通报,2005(8):7-7.
-
6蒙大庆.高产稳产广适杂交油菜新品种绵油11[J].四川农业科技,2007(12):20-20.
-
7董礼胜,吕菊青,毛海富.“双低油菜”绵油11浸种板田移栽技术要点[J].现代农业,2007(4):14-14.
-
8钮广明,朱训勇,许学强.绵油11在本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6(3):31-31. 被引量:2
-
9周玉刚,庞春鹏,罗宁,唐艳.不同密度、氮肥对绵油11制种产量的影响[J].种子世界,2008(3):22-23. 被引量:5
-
10高产杂交油菜绵油11、12号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9):7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