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浙江金融》
2001年第5期11-11,共1页
Zhejiang Finance
二级引证文献29
-
1殷然,刘颖超.信息不对称与民间票据中介的形成和治理[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2(4):119-139.
-
2田志莹.我国发展融资性票据市场面临的障碍分析[J].江苏商论,2007(9):170-172. 被引量:2
-
3许世琴.票据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7):51-52. 被引量:3
-
4李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隐患[J].中国货币市场,2004(9):45-47.
-
5卜文辉.如何完善中国票据市场信用制度[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367-369. 被引量:1
-
6严雷,徐安国.对我国票据市场功能的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30-32. 被引量:2
-
7陈丽英,唐振鹏.对我国票据市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27(1):264-268. 被引量:5
-
8卜文辉.信用制度创新:中国票据市场有序发展的必由路径[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42-45. 被引量:1
-
9孙蕾.加强我国票据市场管理的对策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101-103. 被引量:1
-
10吴寂琼,卢振.对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B):45-45. 被引量:1
-
1殷俊.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J].武汉金融,1997,0(5):24-26.
-
2牛晓冬.工商银行所属的独资信托投资公司如何撤并[J].辽宁经济,1996(1):36-37.
-
3黄万才.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途径[J].经济论坛,2004(3):92-94. 被引量:3
-
4徐冰清.我国新发行地方债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科技创新导报,2009,6(26):144-144. 被引量:2
-
5政策不转向 市场续杀跌[J].股市动态分析,2011(37):44-44.
-
6苏锡民.零交易和低利率:地方债的宿命?[J].中国证券期货,2009(6):62-63.
-
7马晓婕.关于当前地方政府债券“成交清淡”现象的探究[J].财会研究,2009(15):53-54. 被引量:6
-
8扩大试点新三板冲剌创业板[J].中国科技投资,2010(2):14-14.
-
9仇晓慧.转融通对私募是利好吗?[J].股市动态分析,2012(36):75-75.
-
10张中平.国有股减持与证券市场发展[J].有线电视技术,2004,11(23):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