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中国南方前陆盆地构造格局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8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ectonic Framework: Late Triassic-Middle Jurassic Foreland Basins in Southern China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在中国南方的构造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原来较为稳定的华南板块裂解为扬子板块和东南板块,并由原先的台地沉积转变为前陆盆地沉积。在扬子板块南、北两缘逐渐形成了南前陆盆地带和北前陆盆地带,同时在扬子板块东南侧还存在一裂陷盆地带。根据该区的沉积、构造等特征,又可划分出三个阶段:晚三叠世早—中期,晚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其中晚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为前陆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此时的北前陆盆地带自西向东主要由上扬子、中扬子、下扬子三个周缘前陆盆地及合肥冲断前渊盆地构成;南前陆盆地带主要由兰坪—思茅、楚雄、南盘江、桂东南等四个弧后前陆盆地及湘西、湘赣等冲断前渊盆地(群)构成。北前陆盆地带属周缘前陆盆地性质,而南前陆盆地带主要为弧后前陆盆地性质。同一前陆盆地带在上述三个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沉积—构造特征,而且在同一前陆盆地带内的不同盆地,其形成与演化的时间也有差异。前陆盆地的演化均与相邻造山带演化相关,造山带隆起的强度愈大,持续时间愈长,则相邻前陆盆地的沉积厚度亦愈大。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2001年第1期19-26,共8页 Marine Origin Petroleum Ge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40

  • 1夏邦栋,李培军,尚彦军,顾连兴.下扬子区中生代走滑活动带初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4,15(3):193-200. 被引量:18
  • 2李继亮,孙枢,许靖华,陈海泓,彭海波,王清晨.南华夏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新证据[J].地质科学,1989,24(3):217-225. 被引量:78
  • 3王鸿祯,中国及邻区构造古地理,1990年
  • 4朱夏,中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1990年
  • 5李思田,断陷盆地分析与煤聚积规律,1988年
  • 6陈发景,地质科技情报,1984年,3卷,3期,81页
  • 7高名修,中国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演化,1983年
  • 8胡朝元,石油实验地质,1982年,4卷,3期,161页
  • 9李德生,石油学报,1980年,1卷,1期,7页
  • 10张家声,地学前缘,1995年,2卷,1/2期,67页

共引文献123

同被引文献312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19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