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媒介与人: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媒介?
被引量:
16
Medium and Man ,What's Sort of Medium that We need in the Digital Ag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阐述了媒介与人的关系,并分析了人需要什么样的媒介。结合日益发展的数字媒介,指出数字媒介是我们所需要的,但它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设计。
作者
唐圣平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传播系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2-57,64,共7页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关键词
传播
媒介
人
数字媒介
互联网
网络媒介
分类号
G206.2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09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52
参考文献
1
1
敬礼.
科学危机、技术危机与生活世界危机——兼评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学说[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5):17-22.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汪成为.
灵境技术与人机和谐仿真环境[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7,34(1):1-12.
被引量:26
2
马先林,郭玉钗,林守勋,林宗楷.
协同工作的人与人交互界面[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7,34(9):700-704.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3
1
熊和平.
科学、教育学与人的命运[J]
.教育发展研究,2010,30(4):22-29.
被引量:3
2
耿飞飞.
建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统一的教学[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5):74-75.
3
张斌.
科学观的更新与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J]
.高等理科教育,2012(2):42-46.
被引量:3
4
王兆璟,张大均.
论教学理论研究中的实用主义倾向[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1):48-52.
被引量:5
5
陈清硕.
略论技术生态的文化背景[J]
.南京农专学报,2001,17(1):64-67.
被引量:1
6
吴梅芬.
音乐课程与教学发展的模式[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2):231-232.
7
丁生军.
教学在“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通中前行——兼论地理教学的生活化[J]
.中国教育学刊,2017(6):67-71.
被引量:8
8
张翠霞.
现代技术、日常生活及民俗学研究思考[J]
.民俗研究,2018,0(5):14-22.
被引量:8
9
秦裕华.
关于科学精神的思考[J]
.新疆社科论坛,2002(3):13-15.
10
王兆璟.
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四种范式及其批判[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5):158-163.
被引量:27
同被引文献
109
1
朱光烈.
人的终结与传播学的终结[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3):19-24.
被引量:5
2
金惠敏.
“媒介即信息”与庄子的技术观——为纪念麦克卢汉百年诞辰而作[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6):14-18.
被引量:13
3
黄顺铭.
相互背景下的传统媒体与因特网生存逻辑[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2):96-102.
被引量:6
4
邵培仁.
论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7):5-8.
被引量:50
5
崔保国.
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J]
.当代传播,1999(6):23-25.
被引量:29
6
张松.
从受众多元需求的角度探索网络新闻写作[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1):373-376.
被引量:8
7
周丽君,于可红.
从文化的本质论体育文化[J]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9-11.
被引量:33
8
魏小巍.
数字化生存平台的哲学基础浅议[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2):28-31.
被引量:5
9
眭东仔,章海鸥.
数字媒介技术的哲学思考[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10):79-82.
被引量:6
10
周宪.
“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J]
.文学评论,2005(6):136-144.
被引量:192
引证文献
16
1
张松.
从受众多元需求的角度探索网络新闻写作[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1):373-376.
被引量:8
2
何镇飚.
“媒介即信息”还是“媒介即按摩”?——论“媒介即按摩”的由来和价值[J]
.新闻界,2006(1):40-42.
被引量:6
3
孙晓静.
博客的传播学思考[J]
.淮海文汇,2006(3):32-36.
被引量:3
4
黄富峰,赵丽臻.
论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道德变化中的作用[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84.
被引量:1
5
姚艳丽.
论网络新闻的多元化发展[J]
.新闻爱好者,2010(2):74-75.
6
李益,马跃,夏光富.
数字媒介特征与变革趋势探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3):90-92.
7
李昕揆.
“媒介即按摩”及其在网络时代的价值[J]
.青年记者,2012(24):43-44.
被引量:5
8
李益,夏光富.
新媒介审美特性探究[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128-134.
被引量:2
9
喻嘉乐,顾青青.
现代信任转向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其超越[J]
.思想教育研究,2014(2):40-43.
被引量:5
10
魏金梅.
消费社会媒介合谋下的精神物化[J]
.新闻研究导刊,2014,5(7):220-220.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赵敏.
博客在重大事件中的影响探析——以新浪博客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为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319-320.
被引量:1
2
何镇飚.
关于媒介安全的思考[J]
.当代传播,2008(1):29-31.
被引量:3
3
李桦.
体育博客的兴起及其传播特性[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3):154-155.
4
姚艳丽.
论网络新闻的多元化发展[J]
.新闻爱好者,2010(2):74-75.
5
丁希洲,李桦.
体育博客的功效及传播特性[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2):12-13.
6
颜菊思.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大众传媒[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4):91-95.
7
杨佳堃.
试论信息时代传媒介质的发展[J]
.今传媒,2012,20(10):100-101.
被引量:2
8
乔木,符娉娉.
《回声嘹亮》的传播学分析[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6):42-44.
9
樊俊怡.
浅析传统媒介如何适应新媒介[J]
.新闻世界,2015(10):29-30.
10
文军萍,陈晓端.
影像中的课程:慕课之伦理价值探析[J]
.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2):37-44.
被引量:7
1
余霞,程珊.
全媒体时代媒介与人的关系分析:批判的视角[J]
.东南传播,2011(12):62-64.
被引量:6
2
冯华,张帆,王铮.
高品位保证传播质量 软着陆体现人文关怀——关于传媒引导艺术的几个视点[J]
.电视研究,2014(8):48-49.
被引量:2
3
黄健源.
全媒体时代媒介与人的关系探讨[J]
.东南传播,2010(4):17-18.
被引量:12
4
路见.
读书节目停播读书请别停下[J]
.甘肃教育,2015(2):6-6.
5
田薇.
高品位 软着陆——关于传媒引导艺术的思考[J]
.记者摇篮,2006(9):36-37.
6
龚新琼.
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与前瞻[J]
.当代传播,2007(4):71-73.
被引量:7
7
余霞,曹娜.
全媒体与“碎时代”——关于全媒体时代广告传播的思考[J]
.中国出版,2013(6):28-31.
被引量:2
8
张纾舒.
小屏微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生态变革[J]
.教育传媒研究,2016,0(4):27-30.
被引量:2
9
陈霭婷,胡丽丽.
《楚门的世界》反映的真人秀节目问题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9).
被引量:1
10
徐帆.
传播的天性[J]
.中国图书评论,2011(12):34-38.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