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解决失业问题研究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研究就业问题,首先要对我国的失业总量和失业率有一个正确的统计。我国统计部门所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率为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为了...
作者
钟朋荣
机构地区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5-10,共6页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中国
失业问题
失业率
就业岗位
投资
劳务输出
分类号
F249.214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67
1
周沛.
失业、失业保险、社会救济与经济增长——兼论近期内地下岗现象与香港失业问题[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1):45-51.
被引量:4
2
蒙荫莉.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若干思考[J]
.广西社会科学,1999(3):32-37.
被引量:5
3
盛乐,谢玲.
推行劳动力市场弹性工时制的经济分析[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9(4):41-46.
被引量:6
4
夏杰长.
经济增长:反失业的根本出路[J]
.求索,1999(4):13-15.
被引量:7
5
杨娅.
中国的失业、城市贫困及其治理机制创新[J]
.学术探索,1998(6):15-19.
被引量:8
6
胡学勤.
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研究[J]
.人口与经济,1997(6):45-49.
被引量:8
7
岳颂东.
关于城镇职工下岗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
.经济研究参考,1998(52):2-7.
被引量:1
8
陆铭,袁志刚.
过渡性失业保险方案与国有企业改革[J]
.学习与探索,1997(2):25-32.
被引量:5
9
袁志刚.
论失业的成因及其治理[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9(4):30-35.
被引量:8
10
郭庆松.
论中国城镇失业人口的社会经济后果[J]
.社会学研究,1997(2):95-10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4
1
谢小伟.
“入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西北人口,2000,21(3):28-30.
被引量:1
2
郑玲敏.
中国总量性非自愿失业模型生成机制研究——基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视角[J]
.经济与管理,2007,21(1):35-39.
被引量:6
3
袁乐平.
非自愿失业生成机制新析[J]
.求索,2007(1):58-60.
被引量:5
4
易斌.
劳动资源闲置界定原则探讨[J]
.学术界,2007(5):174-178.
5
袁乐平.
论潜在就业与充分就业的分离[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1):89-93.
6
李舜萱.
论我国现阶段失业的特点[J]
.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1(1):30-34.
7
张凤林.
论充分就业目标与政府公共工程[J]
.学术研究,2000(3):11-16.
被引量:2
8
张妍.
中国失业问题综述(1996~1999)[J]
.人口学刊,2000,22(1):16-21.
被引量:3
9
谢小伟.
“入世”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6(2):12-14.
被引量:1
10
马红漫,陈雪.
我国失业现状及微观经济分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21(4):73-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金丽国,刘晓宁.
我国当前的失业状况及其形成原因[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13-17.
2
李津津.
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实证分析[J]
.消费导刊,2009,0(6):124-124.
3
林志斌,邱国军.
全球化在农业领域对中国妇女的潜在影响[J]
.妇女研究论丛,2001(1):18-24.
被引量:11
4
宋丰景.
国内失业问题研究最新进展[J]
.城市问题,2005(1):37-43.
被引量:14
5
张春霞.
加入WTO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其对策[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2):86-87.
6
刘玉琴,韩孺眉,戴金辉.
我国地区城镇就业状况的综合比较[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1):11-15.
被引量:2
7
慈勤英,王卓祺.
失业者的再就业选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微观分析[J]
.社会学研究,2006(3):135-150.
被引量:50
8
贾利军,林光彬.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结构性失业困境与对策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6):5-8.
被引量:5
9
袁乐平.
论潜在就业与充分就业的分离[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1):89-93.
10
韩欣欣.
高速经济增长状态下的高失业率——试谈中国式的“奥肯悖论”[J]
.中国市场,2010(22):123-124.
被引量:1
1
胡志华.
关于民营中小企业如何留住人才的思考[J]
.商情,2013(21):112-112.
2
陈淮.
就业的核心问题是城市化[J]
.中国经济快讯,2003(29):20-21.
3
未来饭碗之争您准备好了吗?[J]
.致富之友,2002(6):7-7.
4
言论[J]
.上海劳动保障,2002(17):33-33.
5
小舟.
净增与新增[J]
.上海劳动保障,2003(9):12-13.
6
李延长.
小企业:美国经济的支柱[J]
.理论导刊,2000(1):42-44.
7
陈淮.
就业:一个依然严峻的课题[J]
.科技与企业,2002(9):25-26.
8
国家发改委:下半年就业压力会有所上升[J]
.经贸世界,2004(9):4-4.
9
徐振宽.
开发就业岗位的核心在于发展经济[J]
.上海劳动保障,2000(5):10-10.
10
骆永华.
民营企业如何二次创业[J]
.企业文化,2010(4):52-54.
学术研究
199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