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传播》
2001年第4期33-36,共4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参考文献3
-
1《少数民族教育研究论集》西北师大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
-
2白卫东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传媒提高民族文化素质》[J].改学电化教育研究,1999,.
-
3《科技传播研究》首届科投传播研讨会论文选 孙宝寅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出版
同被引文献6
-
1中国科普研究所.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主要结果[EB/OL]. http://www, crsp. org. cn/show, php? id:2165&p =1,2010-11-25.
-
2周孟璞,松鹰.科普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31-153.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司.中国科昔统计[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
-
4王章豹,郑荣稳.我国区域科技与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11):89-95. 被引量:8
-
5郑念,杨光.简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关系[J].科普研究,2010,5(2):5-10. 被引量:5
-
6伍正兴,王章豹.试论我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与普及的特点[J].科普研究,2010,5(6):50-5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8
-
1郝琴.重大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评估及其与经济关联度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22,40(5):46-54. 被引量:1
-
2任嵘嵘,郑念,邢钢.科普与科技进步关联性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S1):290-295. 被引量:21
-
3赵艳君,颜玲.陕西省区域科普非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及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J].科技广场,2015(1):196-201. 被引量:1
-
4杨传喜,侯晨阳.科普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与分析[J].科普研究,2016,11(1):41-48. 被引量:14
-
5杨传喜,吴昊天.科普资源错配测度及差异性分析[J].科技和产业,2021,21(7):15-20. 被引量:1
-
6郝琴.重大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评估与分析[J].科学与管理,2021,41(4):56-62. 被引量:2
-
7姜冰艳,刘娅.我国华东地区科普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1,53(6):74-80. 被引量:2
-
8马晓敏,张志斌,郭倩倩,吴志祥,冯雪丽.中国科普教育基地空间分布、类型结构及影响因素[J].干旱区地理,2023,46(11):1879-1890. 被引量:2
-
1艾雰.西部民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浅议[J].青海民族研究,2002,13(2):125-127. 被引量:5
-
2彭凤兰.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课外阅读倾向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0):78-78.
-
3尕桑卓麻.西部民族院校图书馆的现状与发展举措[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07(9):92-93. 被引量:2
-
4华林,姬兴江,王晋,谭文君.文化遗产框架下的西部散存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3(3):85-88. 被引量:15
-
5刘思航.西安工程大学:西北的“纺织博物馆”[J].求学(理科版),2012(2):19-19.
-
6陈媛媛,邢福军.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硕士学位论文数字化建设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J].西部蒙古论坛,2013(1):68-70.
-
7李谢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挂牌仪式暨“首届西部民族传媒高峰论坛”举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0).
-
8王积成.对西部民族地区电视新闻报道创新的思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3):8-10.
-
9华林,石敏,杨娜,吴雨遥.基于民族记忆传承的西部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征集问题研究[J].北京档案,2017(2):28-30. 被引量:4
-
10李锦.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未来[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1(12):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