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内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状况分析与转移对策
被引量:4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22-25,共4页
Hebei Academic Journal
二级参考文献7
-
1克鲁格 A O,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就业,1995年
-
2团体著者,中国农业发展报告,1995年
-
3程漱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报告,1995年
-
4费景汉,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政府与政策,1992年
-
5托达罗 M P,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上,1988年
-
6舒尔茨 T W,改造传统农业,1988年
-
7刘易斯 W A,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8
共引文献19
-
1彭光细.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析[J].农业考古,2009(3):301-302. 被引量:2
-
2邱海盈.农村劳动力回流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开发[J].人口学刊,2001,23(3):52-55. 被引量:26
-
3刘继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湖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变动的实证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5(10):44-47. 被引量:21
-
4杨蜀冀.农村剩余劳动力消化问题之我见[J].三峡学刊,1996,12(3):50-50.
-
5董宏林,王庆锋.西部地区政府引导农民就近转移的有效方式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0):190-191. 被引量:1
-
6董宏林,王庆锋.农业人口就近转移中的住房置换问题——以宁夏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08,49(3):46-47. 被引量:1
-
7孙永生.提高农民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J].陇东学院学报,2004,16(3):77-80.
-
8王红翠.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2):14-15.
-
9李立国,刘晨.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子与对策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2):84-88. 被引量:1
-
10孔祥智.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农业现代化的主体研究[J].新视野,2014(1):67-7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13
-
1张守祥.谁为农村义务教育“买单”——关于安徽税费改革的思考[J].南风窗,2001(6):54-56. 被引量:6
-
2王东升,李亚娜.农村剩余劳动力良性转移问题[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110-113. 被引量:5
-
3宋林飞.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阶段及其基本对策[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8,35(2):127-134. 被引量:20
-
4“十五”时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1999(6):35-40. 被引量:9
-
5赵玉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1999(11):41-43. 被引量:4
-
6盖尔.约翰逊.中国农业调整:问题和前景[J].经济学家,1999(6):56-63. 被引量:28
-
7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0(2):54-65. 被引量:1004
-
8曹佑程,曹良雄,等.农村税费改革后反映出的有关问题及思考[J].经济管理文摘,2001(9):20-21. 被引量:1
-
9俞德鹏.农民负担问题的社会和法律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2001(9):22-25. 被引量:5
-
10金兆怀.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对策[J].社会科学战线,2002(3):22-26. 被引量:28
二级引证文献11
-
1朱金鹤,崔登峰,张晓莉.对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的探讨[J].兵团党校学报,2004(4):11-13.
-
2高慧,王桂新.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研究——以浙江省柯桥、柳市两镇为例[J].西北人口,2005,26(1):40-43. 被引量:2
-
3袁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选择[J].新疆社科论坛,2004(5):12-14. 被引量:2
-
4方齐云,潘华玲,余喆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3):23-25. 被引量:1
-
5马燕君.缩小城乡收入分配的差距[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6-7. 被引量:4
-
6赵立新.两部门理论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05,19(11):27-30.
-
7赵立新.由托达罗模型引发的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6(18):145-148. 被引量:4
-
8蔺俊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7(4):35-37.
-
9李新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面临的困境[J].人口学刊,2001,23(6):24-27. 被引量:8
-
10罗良文.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消费需求[J].理论月刊,2003(8):52-55. 被引量:10
-
1唐建民,高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09(6):121-122. 被引量:3
-
2祝荣亮,林孟涛.关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的思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5,13(1):49-53.
-
3魏建华.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07(2):13-15. 被引量:5
-
4蒋宝泉,尉海东.临沂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转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9):377-378. 被引量:1
-
5刘芳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策——以濮阳市为例[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0(7):200-201.
-
6沈忠明,张成君.新农村建设中綦江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90-6992. 被引量:4
-
7彭信芳.浅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及转移对策[J].软科学,1998,12(4):30-31. 被引量:1
-
8马建华.青铜峡市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及转移对策[J].统计与经济,2003(2):30-31.
-
9王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9S):1-1.
-
10王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利弊分析及对策[J].云南农业,2014(6):6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