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乌龙茶做青期间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消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
6
Studies on the dynamic changes in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peroxidase(POD) activities during Oolong tea-making proces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毛蟹的三、四叶梢为原料 ,通过对乌龙茶新工艺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研究 ,发现在做青过程中 ,整叶的PPO活性、POD活性分别呈低→高→低和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整叶叶缘的PPO活性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其POD活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 ;整叶叶芯的PPO活性。
作者
禹利君
史云峰
杨伟丽
王若仲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
出处
《福建茶叶》
2001年第2期13-16,共4页
Tea in Fujian
基金
湖南省科委资助项目之一
关键词
乌龙茶
做青期间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酶活性
消长关系
品质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10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8
1
华东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
何文斌,杨伟丽,张杰,朱先明.
湖南乌龙茶加工技术研究——Ⅲ.乌龙茶品质化学因子分析[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3,19(2):157-161.
被引量:17
3
杨伟丽,何文斌,张杰,朱先明.
湖南乌龙茶加工技术研究 Ⅰ. 湖南乌龙茶新工艺技术[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2,18(4):914-922.
被引量:13
4
陈华才,许宁.
尿素溶液在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上的应用[J]
.中国茶叶,1993,15(6):29-30.
被引量:8
5
叶庆生.红茶萎凋发酵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变化与儿茶素、茶多酚组分的消长[J].安徽农学院学报,1986,(2):19-29.
6
中国茶科所.植物生理与茶叶生化实验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
7
黄意欢.茶学实验[M].北京:农业出版社,..
8
段亮.
茶树叶片的衰老与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J]
.茶叶科学技术,1990,0(3):24-26.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叶林茶.闽南乌龙茶采用“切细做青”工艺初探[J]福建茶叶,1981(01).
2
何文斌.判别分析在茶叶品质评定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1987(04).
3
程启坤,阮宇成,王月根,刘维华,朱珩.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J]茶叶科学,1985(01).
4
沈培和.茶汤的pH值[J]中国茶叶,1985(03).
5
林瑞勋,宋培荣,石维前.茉莉花茶汤色分光光度测定法[J]福建茶叶,1983(02).
6
张堂恒.论茶叶标准与粗纤维含量[J]茶叶,1982(02).
7
黄惠华,陈兴琰,陈国本,王建国.茶树秋梢芽、叶间几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茶叶科学,1986(01).
8
吴秋儿.
福建乌龙茶香气特征的比较[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89,18(1):62-66.
被引量:18
9
林学诗.
乌龙茶做青过程水分管理指标的探讨[J]
.茶叶科学技术,1990,0(1):19-24.
被引量:2
10
张方舟.
程序控制乌龙茶做青机及其做青技术分析[J]
.茶叶科学技术,1990,0(1):37-40.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38
1
王登良,郭勤,张大春.
传统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197-200.
被引量:38
2
杨伟丽,邓克尼,文海涛,谭振华,张雄.
乌龙茶品种风味及其生化成分的研究[J]
.福建茶叶,2004,27(3):6-8.
被引量:9
3
杨伟丽,禹利君,王若仲,唐颢,文海涛,邓克尼.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内源酶活性的变化规律[J]
.食品与机械,2004,20(6):5-7.
被引量:11
4
杨棣荣.
高性能混凝土在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中的应用[J]
.水运工程,2005(4):35-38.
5
王丽霞,肖丽霞,陆蒸,林启训,陆则坚.
福建主要乌龙茶品种PPO酶活特性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6,26(2):117-121.
被引量:5
6
王守生,刘霞林,涂晓欧.
茶树多酚氧化酶活性比色测定中抑制剂的选择和应用[J]
.茶叶通讯,1996,23(1):24-26.
被引量:5
7
孙红春,冯丽肖,谢志霞,李存东,李金才.
不同氮素水平对棉花不同部位—铃叶系统生理特性及铃重空间分布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8):1638-1645.
被引量:50
8
黄皓,毛志方,涂云飞,施海根,李大伟.
做青过程中重要品质关联酶活性变化研究[J]
.茶叶,2007,33(4):207-210.
被引量:8
9
王丽霞,陆蒸,林启训,陆则坚.
福云6号茶叶茶多酚氧化酶特性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8,36(1):213-215.
被引量:18
10
王丽霞,肖丽霞.
乌龙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3):10191-1019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04
1
高永生,陈集双.
盐胁迫下镧对小麦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活性的影响[J]
.中国稀土学报,2005,23(4):490-495.
被引量:55
2
骆耀平,董尚胜,童启庆,夏涛,屠幼英,须海荣.
7个茶树品种新梢生育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J]
.茶叶科学,1997,17(S1):25-28.
被引量:44
3
王则金,唐良生,吴秋儿.
乌龙茶的萎凋工艺[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4):490-493.
被引量:16
4
唐颢,杨伟丽,文海涛,黄华林.
乌龙茶做青中果胶酶的活性变化[J]
.中国茶叶加工,2004(4):35-38.
被引量:6
5
罗龙新,郭炳莹,殷鸿范.
绿茶加工过程中水分解吸与生化成分变化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4,14(1):43-48.
被引量:18
6
郭雅玲,杜连胜,林建民.
乌龙茶做青过程茶梢水势的变化[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4,23(2):148-153.
被引量:15
7
刘勤晋,余从田,汪兴平.
叶绿素测定方法及叶绿素破坏程度的评估[J]
.中国茶叶,1994,16(1):26-27.
被引量:14
8
苏二正,夏涛,张正竹,黄继轸,胡颍蕙.
共固定化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对茶饮料增香和除混效果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5):125-129.
被引量:20
9
林郑和,陈梁城,郝志龙,高水练,谢芬.
我国乌龙茶品质化学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5,28(2):33-34.
被引量:5
10
孙云,金心怡,苏益平,杨伟丽,陈水吉.
乌龙茶不同温度冷做青工艺试验及机理探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3):309-312.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6
1
刘宗岸,毛志方,施海根,李强,李大伟,宿迷菊.
做青过程中叶绿素的变化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2007(3):21-23.
被引量:4
2
刘蕾,龚淑英,王辉.
做青过程中酶学及香气变化研究进展[J]
.茶叶,2008,34(4):208-212.
被引量:6
3
郭勤,王登良,张大春.
乌龙茶加工生化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加工,2002(1):42-44.
被引量:2
4
陈倩莲,王芳,莫楚红,邵宇航.
不同升温方式下大红袍做青中PPO和β-G活性变化对比[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7):28-32.
被引量:6
5
郝志龙,林宏政,徐邢燕,李鑫磊,俞晓敏,岳川,孙云,金心怡.
采后茶青叶对振动力胁迫的生理响应[J]
.食品科学,2023,44(1):30-37.
被引量:1
6
王利晖,贾智彤,李好,汪龙昊,沈鑫波,滕杰.
外源酶添加对茶叶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J]
.蚕桑茶叶通讯,2023(4):23-26.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敖存,唐德松,龚淑英,刘蕾,顾志蕾.
不同鲜叶摊放处理对夏秋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10,30(5):384-392.
被引量:20
2
毛志方,涂云飞,施海根,李强,黄皓,宿迷菊,刘宗岸,李大伟.
做青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研究初报[J]
.中国茶叶加工,2008(1):17-19.
被引量:8
3
潘顺顺,凌彩金,孙世利,唐劲驰,苗爱清.
做青强度与环境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1):75-77.
被引量:3
4
曾小燕,袁弟顺,肖永芹,李静,岳文杰.
乌龙茶做青过程香气形成的影响因素[J]
.福建茶叶,2010(12):27-30.
被引量:4
5
蒲晓亚,袁毅君,王廷璞,李真真,张丽娟.
茶叶的主要呈味物质综述[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40-44.
被引量:53
6
段金廒,宿树兰,严辉,郭盛,刘培,钱大玮,吴启南.
药材初加工“发汗”过程及其酶促反应与化学转化机制探讨[J]
.中草药,2013,44(10):1219-1225.
被引量:63
7
吴颖,戴永峰,张凌云.
做青工艺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J]
.广东茶业,2013(5):8-11.
被引量:9
8
王飞权,冯花,王芳,黄毅彪,张见明.
闽北夏暑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品质分析[J]
.武夷学院学报,2013,32(5):28-32.
被引量:3
9
袁杰,翁连进,耿頔,杨欣,易立涛,韩媛媛.
铁观音加工工序中的香气成分分析[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5,37(2):24-28.
被引量:4
10
孙云南,许燕,夏丽飞,宋维希,蒋会兵,杨毅坚,孙承冕,陈林波.
不同萎凋处理对“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9,32(5):1039-1044.
被引量:10
1
禹利君,史云峰,杨伟丽,王若仲.
乌龙茶做青期间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J]
.茶叶科学,2001,21(2):130-133.
被引量:23
2
王秀萍,陈常颂.
乌龙茶香气成分代谢机制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技术,2002(2):9-10.
被引量:8
3
胡晓丹,卢黎明,谢笔钧.
莲藕酶促褐变的研究[J]
.江苏食品与发酵,1999(2):1-4.
被引量:29
4
田密霞,胡文忠,刘程惠,王艳颖,姜爱丽.
海藻酸钠处理对鲜切雪花梨生理生化的影响[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7):2464-2469.
被引量:10
5
孙金才,于宁,张慜.
毛豆热烫护色工艺的研究[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2,31(11):1154-1159.
被引量:9
6
赵永敢,邢后银,章泳,李延清,郁志芳.
贮藏温度和包装方式对菊花脑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7,28(7):497-500.
被引量:4
7
李红涛,袁书林.
山药加工褐变抑制方法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下),2009(9):23-26.
被引量:11
8
王若仲,杨伟丽,禹利君.
乌龙茶加工中蛋白酶活性与相关生化成分的变化[J]
.茶叶科学,2001,21(1):30-34.
被引量:31
9
林郑和.
白茶加工环境控制及其对品质影响的探讨[J]
.茶叶科学技术,2008(3):38-39.
被引量:8
10
唐颢,杨伟丽,文海涛,黄华林.
乌龙茶做青中果胶酶的活性变化[J]
.中国茶叶加工,2004(4):35-38.
被引量:6
福建茶叶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