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引言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公认是以海默(S·HYMER)在其1960年博士论文中所提出的厂商垄断优势论为标志.垄断优势论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不完全市场为条件,强调技术优势,但无法解释厂商为何选择直接投资而非技术许可等方式发挥其优势并取得相应的收益.科思的内部化论则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研究跨国公司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以降低交易成本.该理论虽比垄断优势论前进了一步,但仍不足以有效解释为什么不把垄断优势国内内部化而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为此,区位因素得以考虑,出现了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论,上述理论较好的解释了欧美等国的对外投资活动,但对日本式的开发资源和出口导向型的直接投资难以解释.因此有了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以及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论(IDP理论).相较与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邓宁的IDP理论研究的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直接投资活动之间的关系,更具有普遍意义.本文旨对IDP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
出处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47,50,共5页
World Economic 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