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增长极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探讨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区域增长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 ,至今已有四种类型的区域增长理论。其中增长极理论对我国区域发展很有借鉴意义。文章主要介绍增长极理论 ,对其运用结合梯度转移理论。
作者
刘淑慧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经管系
出处
《经济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战略
中国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1
张锦鹏.
增长极理论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探索[J]
.当代经济科学,1999,21(6):32-37.
被引量:27
2
熊艳.
区域发展规划基础理论述论[J]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7-31.
被引量:9
3
李晓西.20年观察思考:李晓西论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郭熙保,陈澍.
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地区不平衡发展理论[J]
.教学与研究,1998(5):33-39.
被引量:19
2
毛汉英,方创琳.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J]
.地理学报,1997,52(1):1-9.
被引量:48
3
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4
迈耶.发展经济学的先驱[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5
[英]哈里·里查森.增长点战略.经济译文[M].-,1988..
6
杨孝文.约翰·弗里德曼空间极化发展的一般评价[J].经济学动态,1993,.
7
傅磊.
对近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相关分析[J]
.学术论坛,1998(5):41-4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34
1
钟声,高小琴.
增长极理论在西部开发中的实践[J]
.理论导刊,2001(2):21-23.
被引量:5
2
何跃,马东艳,马东君.
耗散结构及其形成机理对于构建川渝经济增长极的启示[J]
.商场现代化,2006(01Z):177-178.
被引量:1
3
赵公弼.
构建海峡西岸东北翼增长极背景下的政府创新[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4-27.
4
王贤文,姜照华.
基于可计算GIS的区域科技体系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6,24(4):27-30.
被引量:2
5
王静.
现代物流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J]
.榆林学院学报,2007,17(5):4-5.
6
杨艳,杨文选.
构建大西安增长极促进陕西经济发展[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12(6):46-49.
7
周松涛.
论湖南经济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J]
.湖湘论坛,2009,22(2):67-69.
被引量:2
8
张兆同.
论我国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实现[J]
.江苏社会科学,2009(6):73-77.
被引量:12
9
王星然,罗艳.
工业园区影响下的西部小城镇发展研究——以云南省宣威市羊场镇为例[J]
.经济论坛,2010(1):96-99.
被引量:2
10
吴冰,李艳丽.
构建产业增长极对中部地区经济影响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3-5.
同被引文献
35
1
邢怀滨,陈凡,刘玉劲.
城市群的演进及其特征分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83-87.
被引量:19
2
万小艳,吴淑凤.
增长极理论的拓展与社会发展模式的重建[J]
.经济问题,2005(1):13-15.
被引量:4
3
杨大利.
改革以来中国省内地区差异的变迁[J]
.中国工业经济,1995(1):62-67.
被引量:12
4
蒲英霞,葛莹,马荣华,黄杏元,马晓冬.
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研究,2005,24(6):965-974.
被引量:332
5
王桂新,毛新雅,张伊娜.
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极化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5):1-9.
被引量:36
6
安虎森.
增长极理论评述[J]
.南开经济研究,1997(1):31-37.
被引量:115
7
谭崇台.《发展经济性》,[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274-276页,第271-273页.
8
林元旦.
增长极理论及制约因素分析[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3):109-112.
被引量:10
9
徐志尧.
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选择[J]
.黑河学刊,2007(5):43-45.
被引量:6
10
PERROUX F. Economic spac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 J ].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0,1 (64) :89-104.
引证文献
5
1
李雅静,杨文选.
构建关中城市群的可行性分析及发展对策[J]
.经济师,2007(1):282-282.
2
张兆同.
论我国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实现[J]
.江苏社会科学,2009(6):73-77.
被引量:12
3
王保乾,郑显艳,王程,WANG Lu.
中国长三角地区城市增长极协调发展水平研究[J]
.水利经济,2014,32(4):6-10.
4
赵晨颖,冯文全.
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基础理论综述[J]
.经营管理者,2011(9X):3-4.
被引量:2
5
周明勇,马婷婷,刘力强.
乡村区域经济增长极创新的法治制度研究[J]
.中华辞赋,2018,0(4):5-7.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王保乾,郑显艳,王程,WANG Lu.
中国长三角地区城市增长极协调发展水平研究[J]
.水利经济,2014,32(4):6-10.
2
曾鹏,庞基展.
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经济扩散力比较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2):122-131.
被引量:11
3
李红昌,Linda Tjia,胡顺香.
中国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经济集聚与均等化的影响[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33(11):127-143.
被引量:130
4
张亮.
协调发展理念下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走向[J]
.大连干部学刊,2017,33(1):39-42.
5
张亮.
协调发展理念下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走向[J]
.兵团党校学报,2017(1):70-72.
6
张雷,张彦霞.
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研究[J]
.冰雪运动,2016,38(6):82-85.
被引量:5
7
张秀娥,方卓.
“三大创业极”对大学生创业的迭代促进机制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7,39(4):66-71.
被引量:2
8
梁成意,陈祥飞,周佳.
“一带一路”视野下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价值研究[J]
.新余学院学报,2017,22(3):52-57.
9
徐亚楠,曹宇,魏海平,李芹芹,张露月.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铁站评价模型[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21,41(3):91-96.
10
吴松立,李海莲.
基于增长极理论视角的我国综合保税区扩散效应研究[J]
.海关与经贸研究,2021,42(5):43-61.
被引量:6
1
邱云美.
增长极理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6(1):34-36.
被引量:2
2
范保宁.
多增长极战略是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J]
.湖南商学院学报,1998,5(6):26-27.
被引量:3
3
李宪建.
多增长极战略:福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
.开放潮,2003(11):86-87.
被引量:1
4
肖金成.
海西经济区应实施增长极战略[J]
.新经济导刊,2009(7):51-51.
5
陈旭升,綦良群,舒?醒.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探讨[J]
.科技与管理,2005,7(1):22-24.
被引量:5
6
任军,卜范达.
论中西部增长极战略布局及其政策选择[J]
.改革与战略,2009,25(7):39-42.
被引量:2
7
卢鹏飞.
关于构建秦巴山区经济协作区的战略思考[J]
.决策导刊,2011(5):35-36.
被引量:3
8
李仁贵.
增长极战略模式比较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33(9):67-72.
被引量:1
9
刘洋.
区域增长理论及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的演变[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9(5):13-15.
10
周睿超.
中小城市在增长极战略中的作用及其发展[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5-48.
被引量:10
经济师
200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