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港口》
2001年第7期19-20,共2页
China Ports
同被引文献32
-
1韩增林,王成金.港口物流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大连港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18(4):39-42. 被引量:9
-
2郑弘毅,顾朝林.我国沿海城市布局演变过程及其规律[J].经济地理,1988,8(4):261-263. 被引量:3
-
3陈璟,杨开忠.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对策探讨[J].经济地理,2001,21(5):554-558. 被引量:41
-
4曹有挥,李海建,陈雯.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竞争格局[J].地理学报,2004,59(6):1020-1027. 被引量:88
-
5张耀光,王圣云,宋欣茹.上海利用岛屿岸线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景[J].经济地理,2004,24(6):780-783. 被引量:11
-
6赵鹏军.基于港口经济的海岛型城镇发展战略研究——以洋山港近域海岛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2):206-210. 被引量:13
-
7韩增林,王成金.再论环渤海港口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布局[J].人文地理,2002,17(3):86-89. 被引量:14
-
8曹有挥.安徽省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1995,15(2):154-162. 被引量:31
-
9栾维新,王海壮.长山群岛区域发展的地理基础与差异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5):544-550. 被引量:22
-
10慈庆玲,韩时琳,吕国平.长株潭港口体系空间结构的定量分析[J].水运工程,2006(1):36-3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9
-
1王泽宇,韩增林,李洋.现代物流业对大连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的拉动效应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2):31-35. 被引量:6
-
2赵道致,刘潇.我国区域物流商业生态环境比较分析——环渤海地区物流发展战略对策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625-631. 被引量:3
-
3王成金,韩增林.关于我国区域物流体系建设的思考[J].人文地理,2005,20(6):19-22. 被引量:16
-
4陈长瑶,武友德,骆华松,李君.泛珠三角区域物流的空间组织形式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2):123-126. 被引量:2
-
5王成金.试论现代物流的地理学研究及发展趋势[J].人文地理,2006,21(6):22-26. 被引量:16
-
6耿竹青,吴国蔚.中韩FTA下环渤海经济圈与韩国主要城市空间经济联网研究[J].亚太经济,2007(1):110-113.
-
7董晓菲,韩增林.“五点一线”战略对辽宁省现代物流业的影响[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3):10-11. 被引量:3
-
8鄢飞,董千里.陕西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51-57. 被引量:12
-
9王圣云,沈玉芳,张耀光.海岛港口地域组合形成演化模式与机制——基于长山群岛港口形成演变过程的分析[J].人文地理,2009,24(5):71-75. 被引量:1
-
10彭本红,冯良清.区域物流网络的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104-107. 被引量:8
-
1韩增林.试论环渤海地区港口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布局[J].经济地理,1995,15(1):79-84. 被引量:10
-
2韩增林,王成金.再论环渤海港口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布局[J].人文地理,2002,17(3):86-89. 被引量:14
-
3我国将于2010年建成完善的港口运输体系[J].物流时代周刊,2008(3):10-10.
-
4赵昭昞.福建港口资源开发的初步设想[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8(2):115-123.
-
5京生.环渤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增长[J].港口科技,2013(10):49-49.
-
6于文龙,范丙泽.天津港集疏运问题的思考[J].城市,2009(2):46-49. 被引量:4
-
7卫志勇.环渤海港口融入“一带一路”的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5,29(9):25-27. 被引量:2
-
82010年我国主要港口货物运输吞吐量将达到56.87亿吨[J].交通企业管理,2008,23(3):74-74.
-
9陈丽娜.基于长白山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分析[J].中国商论,2013,0(3Z):110-111. 被引量:1
-
10年轮.流动的事业 流动的歌 中国水运发展五十年[J].珠江水运,1999(1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