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研究的多学科整合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学校心理教育的科学研究始终是其学科发展与兴衰的关键。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学 校心理教育研究存在的“抢滩”现象与问题入手,探讨了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进行多学科整合 的学科基础、现实必要性及可行性策略。
作者
崔景贵
机构地区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
出处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7-79,97,共4页
Shandong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学校心理教育
多学科整合
科学研究
学科基础
哲学
心理学
教育学
分类号
G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071
同被引文献
94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00
参考文献
10
1
崔景贵.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研究困境与变革[J]
.现代教育论丛,2000(6):43-45.
被引量:4
2
国家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
3
[美]伊恩·罗伯逊著,黄育馥译.《社会学》上册,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4页.
4
乌申斯基.《教育人类学》,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著作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98页.
5
郑金洲.
教育理论研究的缺失——世纪末我国教育理论的反思[J]
.教育发展研究,1999,19(10):20-24.
被引量:41
6
[英]丹尼斯·劳顿等著,张渭城等译.《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247页.
7
杨小微.
从复杂科学视角反思教育研究方法[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64-68.
被引量:50
8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论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第500页.
9
唐汉卫.
试论教育研究中两种方法的整合[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7):2-2.
被引量:11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唐莹.
事实/价值问题与教育学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12(1):27-37.
被引量:21
2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6.
3
[日]大河内一男等 著,曲程,迟凤年.教育学的理论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
宋尚桂.对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思考[J]济南大学学报,2000(03).
5
吴彤.
“复杂性”研究的若干哲学问题[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6-10.
被引量:67
6
姚本先.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向[J]
.中国教育学刊,2000(4):26-29.
被引量:92
共引文献
1071
1
宁本涛,邱燕楠.
新高考制度改革如何破解“公平与效率”困局?[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0):1-5.
被引量:6
2
叶巧先.
认识与分析:教育学中国化[J]
.理工高教研究,2002,21(5):16-17.
被引量:6
3
唐红春.
从复杂理论的视角审视教育的非连续性[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171-174.
被引量:7
4
杨跃.
试论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兼与“整合观”商榷[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19(2):14-19.
被引量:7
5
张立波.
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6
蔡灿新,黄美琳.
综合方法论在解决教育复杂性问题中的应用探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87-89.
7
李文阁.
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8
张奎良.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9
刘日明.
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人文杂志,2004(4):38-44.
被引量:1
10
张琼.
《动物园的故事》中的异化与否定[J]
.当代外国文学,2004,25(3):124-129.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94
1
班华.
探索中国自己的心理教育之道[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7):7-9.
被引量:9
2
刘复兴.
后现代教育思维的特征与启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4):11-13.
被引量:61
3
冯玉华.
后现代主义及其道德教育意义[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6):108-110.
被引量:3
4
陈剑华.
“‘教授时代’的丧钟”和“教授万岁”——对后现代主义教师观的思考[J]
.比较教育研究,1999(3):30-36.
被引量:11
5
邓云洲.
后现代伦理思潮的道德教育意蕴[J]
.比较教育研究,1999(4):23-27.
被引量:17
6
王靖.
试论后现代思潮的价值及其在教育中的体现[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60-64.
被引量:7
7
朱旭东.
后现代主义与比较教育研究——评柯温的后现代比较教育理论[J]
.比较教育研究,1998(4):2-8.
被引量:24
8
祝新华,陈群.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验探索[J]
.教育研究,1998,19(2):42-48.
被引量:32
9
李臣之.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探[J]
.教育科学,1999(1):58-62.
被引量:33
10
陈建华.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评析[J]
.外国教育研究,1998(2):1-6.
被引量:73
引证文献
11
1
赵小段.
后现代教育思潮的超越与挑战——我国学者关于后现代教育研究综述[J]
.当代教育科学,2004(11):13-16.
被引量:14
2
崔景贵.
心理教育学刍议[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4(1):14-16.
3
崔景贵.
复杂性科学视野中的学校心理教育[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4(3):5-8.
被引量:3
4
秦娟.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35):65-65.
被引量:13
5
崔景贵.
关于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02,22(1):55-58.
被引量:13
6
崔景贵.
关于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教材建设的思考[J]
.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5):12-15.
7
崔景贵.
关于我国心理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4):100-103.
8
崔景贵.
关于中小学心理——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3(1):24-26.
被引量:2
9
崔景贵.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瞻[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5):56-60.
被引量:35
10
李三福.
论后现代主义的大学德育意义[J]
.江苏高教,2003(4):47-5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00
1
周蓉.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
.心理月刊,2019,0(21):30-31.
被引量:7
2
杨红英.
走向主体间性:和谐社会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学术论坛,2008,31(3):193-196.
被引量:4
3
张玉凤,王承清.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观[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1).
被引量:4
4
汪乔山.
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后现代主义观透视[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620-622.
被引量:3
5
赵瑞芳,钟秋莲,赵琳玲,董兆怡.
高职院校心理服务模式迈向专业化之路[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3):34-36.
6
陈小萍.
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J]
.消费导刊,2010(6):119-120.
被引量:37
7
陈静,吴友钧.
精设环节 曲径通幽——以“合作”为例谈心理活动课课堂生成技巧[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6):21-22.
被引量:2
8
崔景贵.
教育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26-32.
被引量:1
9
姚本先,刘世清.
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
.课程.教材.教法,2004,24(12):86-90.
被引量:15
10
张玮.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研究生德育的启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3):33-36.
被引量:9
1
刘洪锋.
信息技术平台下多学科整合的教学技术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11):62-64.
被引量:4
2
尹淑敏.
利用多学科整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6):107-108.
3
翁梅芬.
寻找技术课堂教学的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J]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1(6):60-62.
4
张京.
从美国教育技术博士论文看教育技术的发展[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3):106-108.
被引量:5
5
钱晓斌.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学科整合初探[J]
.中国电力教育,2010(8):83-84.
被引量:2
6
马玉龙.
STEAM愿景下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J]
.基础教育参考,2017,8(3):38-39.
被引量:6
7
王昭玲.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多学科整合[J]
.成才之路,2009(32):65-65.
8
王晓莉,李爽.
学与教方式变革中课堂教学的典型特征[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6(1):15-17.
9
吴钢军.
多学科整合 努力推进新课程教学——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及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尝试[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26(12):38-38.
10
王晓霞.
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
.基础教育参考,2013,4(3):87-88.
山东教育科研
2001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