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特色社会主义史学方法论的钥匙──马克思晚年史学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2
出处
《新视野》
1998年第6期43-46,共4页
Expanding Horizons
同被引文献14
-
1许春华.试论马克思不同时期的方法及其相互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4):28-32. 被引量:1
-
2许春华,蒋树屏.“人类学笔记”称谓质疑——兼论马克思晚年笔记的思想主旨和理论空间[J].北方论丛,1998(4):34-37. 被引量:3
-
3张凌云.也论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兼与冯景源先生商榷[J].人文杂志,1996(2):51-57. 被引量:3
-
4王东.“晚年马克思”新解[J].教学与研究,1996(5):41-44. 被引量:6
-
5聂锦芳.《历史学笔记》:一部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马克思晚年的重要著述[J].哲学动态,1995(6):40-43. 被引量:2
-
6冯景源.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研究的意义──打开“马克思晚年困惑”的钥匙[J].人文杂志,1995(1):22-30. 被引量:2
-
7鲁克俭.马克思晚年为什么要写作《历史学笔记》[J].理论前沿,2006(2):16-17. 被引量:3
-
8唐正东.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与历史唯物论的升华[J].南京社会科学,2006(4):1-6. 被引量:1
-
9冯景源.“‘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还是‘人类学笔记’”学术争鸣的重要意义[J].东南学术,2006(6):107-114. 被引量:9
-
10冯景源.辩证唯物主义并非唯物史观的“理论胚胎”[J].探索与争鸣,2007(9):10-15. 被引量:4
-
1李培庆,池超波.借助辩证法确定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5(3):46-51. 被引量:7
-
2赵兴彬.逻辑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J].岱宗学刊,1999(1):65-67.
-
3再道一声:小平您好[J].广西党史,2006(4):87-87.
-
4吴廷嘉.要重视和加强史学方法论研究[J].历史研究,1986(1):4-14. 被引量:6
-
5仲伟民,孙竞昊.新时期以来唯物史观理论研究述评[J].史学理论研究,1995(3):109-118. 被引量:1
-
6王迅.简析《关于偃师商城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使用的逻辑方法[J].中原文物,1986(1):120-122.
-
7朱佳木.加强国史研究和宣传,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历史依据和借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19(6):8-9.
-
8朱佳木.陈云与长征[J].百年潮,2016,0(11):4-16. 被引量:1
-
9冯景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研究──马克思晚年历史学“笔记”研究之七[J].人文杂志,1997(4):1-6. 被引量:1
-
10李吉江,纪新青.史学逻辑方法探赜[J].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4):6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