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5-107,共3页
Theory Journal
同被引文献18
-
1杨泽波.孟子理想人格的思想与践行[J].中国文化研究,1998(1):39-44. 被引量:7
-
2林桂榛.论孟子的义利观——《孟子》义利学说考察[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1,11(1):24-30. 被引量:3
-
3吴蓓蓓.论孟子的系统人格思想[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3):27-30. 被引量:2
-
4王磊.孟子义利思想辨析[J].齐鲁学刊,2005(5):13-15. 被引量:6
-
5李长泰.孟子“大丈夫”人格思想探析[J].船山学刊,2006(4):83-86. 被引量:1
-
6张奇伟,高书文.人皆可以为尧舜——评孟子理想人格思想的现实性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05-110. 被引量:6
-
7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四[J].北京:中华书局,1959,.
-
8李雁平.浅析孟子义利观及其对现代利益观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3-34. 被引量:3
-
9何安峰.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蕴[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2):9-12. 被引量:2
-
10张红珍,郭德静.论孟子的“人禽之辨”、“圣我之辨”与人格价值[J].齐鲁学刊,2010(2):11-15. 被引量:3
-
1王曰美.仁政思想与孟子的主体意识[J].西江月,2010(18):34-35.
-
2刘厚琴.儒学与后汉士人的归隐之风[J].齐鲁学刊,1995(3):88-92. 被引量:1
-
3郑百灵.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人格之构建[J].求实,1994(12):42-44.
-
4邓东蕙.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双重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1(3):44-47. 被引量:2
-
5李帅帅.先秦儒家文化的思想及教育意义研究[J].青春岁月,2011,0(14):115-115. 被引量:1
-
6王艳丽.论先秦儒家思想价值[J].兰台世界(上旬),2014,0(S6):90-91. 被引量:1
-
7张军.孔子的隐逸观及其人格精神透显[J].新视野,2012(3):95-100.
-
8王德菊.儒家文化对科技异化的消解[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272-273.
-
9范会勋.人性与制度[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7(2):122-124.
-
10陈西茜.先秦儒家文化中的仁政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建构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09,0(8X):190-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