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告别“欧洲虚无主义” 被引量:1

Bid farewell to European Nihilism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欧洲虚无主义的问题是从发现“上帝死了”产生的。尼采主张通过一种“完全的虚无主义”来克服欧洲虚无主义。文章剖析了尼采的“权力意志”、“相同者的永恒轮回”的学说和超人学说,认为这些思想开启了肯定“生成”和“生命”的价值视界,它对“生命之爱”的价值设定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面反叛,是告别或克服“欧洲虚无主义”的卓越尝试,对今天克服虚无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The question of European Nihilism emerged from the realization of 'God is dead'. Nietzsche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overcome the metaphysical nihilism of the times by a nihilism of a higher leve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iews of Nietzsche's 'will to power', 'eternal return of the sameself', and 'super- man'. It claims that this thought of Nietzshe discloses a view on the value of life or becoming, and is a great try to bid farewell to or overcome 'European Nihilism'. This will be of great help for us to overcome today's 'nihilism'.
作者 田海平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3,共6页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4]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 2马天俊.重思尼采:反叛与回归──兼谈形而上学的本性[J].社会科学战线,2000(2):77-83. 被引量:4
  • 3尼采.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周国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4.
  • 4[7]尼采著,刘崎译.瞧,这个人[M].
  • 5[8]转引自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二级参考文献13

  • 1E·卡西勒.《启蒙哲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 2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92页.
  • 3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32-147页.
  • 4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73页.
  • 5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5页,第10页,第13、15页.
  • 6.《海德格尔选集》[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276、1271、265、269、229、283、275页.
  • 7.《顾准文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5-316页.
  • 8牛顿 王克迪.《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M].武汉出版社,1992年版.第552页.
  • 9尼采《哲学与真理》(田立年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163页
  • 10罗蒂.《后哲学文化》中"反本质主义和文学左派",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140-161页.

共引文献13

同被引文献5

  • 1尼采.权力意志(下卷)[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993.
  • 2尼采著,张念东,凌素心译.权力意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424-425.
  • 3尼采著,周国平译.偶像的黄昏[M].光明出版社,1996.
  • 4尼采著,孙周兴译.悲剧的诞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 5章忠民.尼采的“上帝之死”——虚无主义的演绎及其反拨[J].学术论坛,2003,26(2):21-2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