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1-13,共3页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同被引文献21
-
1杨易禾.试论演奏个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4):81-83. 被引量:6
-
2田青.禅与中国音乐(上)[J].中国音乐学,1998(4):35-56. 被引量:14
-
3苏克.何谓中国音乐[J].中国音乐,1994(1):5-6. 被引量:3
-
4邱刚强.唱名法综述(下)[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4(1):29-36. 被引量:3
-
5《中国音乐学》1991年第1期至第4期总目录[J].中国音乐学,1991(4):140-142. 被引量:7
-
6徐荣坤.关于唱名法问题的几点看法[J].人民音乐,1991(4):19-21. 被引量:4
-
7杨立青.现代音乐记谱法的沿革及其分类问题[J].中国音乐学,1988(3):76-83. 被引量:11
-
8林三舫.试谈两种唱名法在训练音乐听觉上的差异[J].人民音乐,1988(8):32-34. 被引量:7
-
9林友仁.在谱式的背后——对中国古谱的再认识[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4):44-47. 被引量:7
-
10星海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公告作者启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4):43-4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李刚.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应采用首调唱名法[J].台州学院学报,2010,32(2):94-96. 被引量:2
-
2王方明.音乐听觉类型的区分及教学方略[J].滁州学院学报,2012,14(4):109-110.
-
3张艺峰.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历史叙事与对策研究[J].音乐探索,2014(1):134-137. 被引量:6
-
4孙辰.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5,0(8):155-156.
-
5赵康延.浅析经典音乐作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5(16):33-33. 被引量:2
-
6肖瑾.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现状与改革设想[J].北方音乐,2016,36(6):202-202. 被引量:2
-
7王晔.地方综合性大学音乐技术理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音乐创作,2017(5):159-160. 被引量:6
-
8郎彩飞.突出特色 回归本真——视唱练耳教育教学研究现状探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1,39(3):43-49.
-
9王冠清.高校音乐专业中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课程的融合探索[J].艺术评鉴,2022(12):122-124. 被引量:1
-
10张沙沙.红色音乐资源引入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体系的思考[J].金田,2014(4):262-263.
-
1胡焕焕,吴丽华.试论清末新政时期齐齐哈尔地区新式教育的兴起与发展[J].理论观察,2013(2):135-137.
-
2周喜峰.齐齐哈尔人民的抗日爱国斗争[J].龙江党史,1997(4):34-36. 被引量:1
-
3代虹.入殖齐齐哈尔地区的日本开拓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07-108.
-
4梁萌萌.谍报双星——张永兴、张克兴[J].奋斗,2015,0(10):59-60.
-
5王洋.简述清末民初移民对齐齐哈尔地区的影响[J].理论观察,2012(5):93-94. 被引量:2
-
6苏静.齐齐哈尔地区楚勒罕的作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1):13-14.
-
7崔昊,裴洪斌.浅谈齐齐哈尔地区原始细石器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5(6Z). 被引量:1
-
8崔昊,裴洪斌.浅谈齐齐哈尔地区原始细石器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5(6X).
-
9孙文政.中国共产党与江桥抗战[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81-83. 被引量:1
-
10许铭,李云海.论齐齐哈尔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7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