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灰色的生活与情感的“厌倦”——契诃夫后期创作的“厌倦”人物系列分析
全文增补中
导出
摘要
契诃夫从剧本《伊凡诺夫》开始,创造了一个被评论家称之为“缺乏中心思想”的“厌倦”人物系列。而关于这一系列人物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过去一般都是从“批判”的角度来加以阐明的。首先它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反映;其次,它的被反映则是契诃夫强烈的“公民责任感”的表现,是作者对其进行的无情揭露与批判。
作者
李嘉宝
阿刚
出处
《荆州师专学报》
1993年第1期11-16,共6页
关键词
契诃夫
后期文学创作
人物形象
"厌倦"人物
小说
伊凡诺夫形象
米沙伊尔形象
人物形象分析
分类号
I510.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512.06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李嘉宝.
沉闷与孤独──契诃夫后期创作中的“沉闷”人物系列分析[J]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2(6):68-71.
被引量:2
2
王桂修,杨毅敏.
“多余人”形象系列分析[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8(2):44-48.
3
张霖.
另一种选择——论萧红后期文学创作及其思想[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0-84.
被引量:1
4
汤琛君.
关于丁玲[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9(6):22-24.
5
袁文卓.
新疆经历对王蒙后期文学创作的影响[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3):96-100.
被引量:3
6
厉同喜.
柳宗元迁谪后期文学创作之民俗风情[J]
.九江学院学报,2008,27(4):78-80.
7
李嘉宝.
论契诃夫作品中的“厌倦”人物[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2):35-41.
被引量:3
8
胡静.
《伊凡诺夫》的意义[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5(3):58-65.
被引量:5
9
曾思艺.
叶赛宁与俄国19世纪诗歌传统[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6,28(4):42-49.
10
甘雨泽.
当代苏联作家与道德题材[J]
.文艺评论,1984(1):85-90.
荆州师专学报
199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