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人才.市场》
2001年第2期58-60,共3页
Scientech Talent Market
同被引文献16
-
1施琴芬.激励理论在科技人才管理中的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3(4):30-31. 被引量:2
-
2李铁明.论科技人才开发的功能目标[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4(4):1-2. 被引量:4
-
3王玲.如何建立与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1):20-21. 被引量:10
-
4张伟兵.基于高新技术人才需求的激励机制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8,21(3):62-64. 被引量:3
-
5贺善侃.现代科技的社会化本性和功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5(4):105-110. 被引量:7
-
6戴汝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大成智慧[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0):4-8. 被引量:6
-
7杰士莱:勇于创新 攀登高峰[J].电声技术,2009,33(1):51-51. 被引量:1
-
8苏思毛,陈文龙.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J].山西科技,1999,14(3):12-13. 被引量:4
-
9王经武.西部开发与科技人才流失的矛盾[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3):8-12. 被引量:2
-
10何青.关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框架体系的思考[J].攀枝花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8(1):60-6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4
-
1李青峰,苗义民,许克毅,康志明.云南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26(2):77-82.
-
2李鹏鸽,于唤洲.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中小企业人才对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15-18. 被引量:1
-
3周桂荣,刘文江.我国科技人才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99-102. 被引量:18
-
4王锐兰,顾建强,刘思峰.区域创新人才流动的进化博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5):156-158. 被引量:11
-
5张敏,党耀国,王瑞,陆剑锋.江苏省“十一五”时期科技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及政策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5):164-167. 被引量:3
-
6熊凤平.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人才流动分析——基于河北视角的研究[J].特区经济,2007(5):53-55. 被引量:31
-
7曹丁.从科技人才的流动、聚集的视角认识未来我国科技人才的区域均衡[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4):100-101.
-
8袁晓东.企业发展与人才聚集的和谐互动[J].现代商业,2009(18):169-169.
-
9蒋薇,伍蓉.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提升医院科技水平[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9,22(4):231-232. 被引量:1
-
10袁兆亿.现代经济技术环境下人才流动动因及效能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125-127. 被引量:3
-
1田宏.进一步清除封建残余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4):24-25.
-
2吴亦仙.论发展商品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120-125.
-
3许明泉.中国共产党要经得起“两个考验”[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13-16.
-
4邓益.打工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时代风采,1996(7):60-60.
-
5朱永光.市场经济必然会导致精神滑坡吗?[J].兰州学刊,1993(2):12-13.
-
6杨义成,王大力,王海如.对党内不正之风的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12(1):2-8.
-
7李齐全.谈商品经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116-118.
-
8余永跃.家庭建设三大要务: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J].中国妇运,2016(6):27-27. 被引量:2
-
9靳丰龄.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风建设?[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3(5):35-35.
-
10李和中.廉政建设之我见[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1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