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视角批评与学理性追寻──90年代报告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批评角度的求异优化,是 90年代报告文学研究者的一种追求。多视角批评策略的设计,首先在于批评对象是个多面体,同时与批评主体的多样性相对应。 90年代报告文学的学理性探讨尚不够,但已出现了职业化、哲学化、实证化等多途径的追寻,这正是学术研究应当求取的一种品格。
作者
丁晓原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6-89,共4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报告文学
多视角批评
学理性追寻
哲学化
批评主体
多样性
分类号
I207.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魏天真.
论中国报告文学的悲剧情结[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34(6):98-103.
被引量:4
2
张春宁.
报告文学怎么了?──关于报告文学现状和前景的一些认识[J]
.文艺评论,1995(1):47-52.
被引量:6
3
王晖.
思维模式的转换和文化现象的重构──对近年来报告文学的一种解读[J]
.文艺评论,1995(1):53-57.
被引量:1
4
李炳银.
生活与文学凝聚的大山——对报告文学创作的阅读与理解[J]
.文学评论,1992(2):17-30.
被引量:11
5
吴炫.
作为审美现象的非虚构文学[J]
.文艺争鸣,1991(4):45-51.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32
1
刘浏.
“非虚构”的十年讨论与中国非虚构文学研究[J]
.网络文学评论,2020(2):68-77.
被引量:4
2
于冬梅.
审美无利害与报告文学的功利性[J]
.宜宾学院学报,2007,7(9):39-41.
3
龚举善.
生态主义运动的兴起与生态报告文学的价值诉求[J]
.社会科学,2004(7):110-114.
被引量:4
4
赵亚丽.
报告文学的多重性及其特征[J]
.长城,2012(2):13-14.
5
刘克宽.
在对生活真实的反映中开发文体的艺术生命力——关于近年报告文学创作的审视与思考[J]
.泰山学院学报,1997,22(4):410-415.
6
丁晓原.
论90年代报告文学的坚守与退化[J]
.文艺评论,2000(6):24-34.
被引量:12
7
龚举善.
论全球化语境下报告文学的文学性[J]
.中州学刊,2007(5):223-228.
被引量:2
8
龚举善.
转型期报告文学的性状认同及多元表达[J]
.贵州社会科学,2008(6):67-73.
9
龚举善.
现代生态视野中的救赎愿景——《西部的倾诉》的三重内涵[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4):14-18.
10
龚举善.
转型期报告文学的改革基调与增长形态[J]
.学术论坛,2009,32(9):131-135.
1
范培松.
报告文学理论的终结和拓展[J]
.甘肃社会科学,2004(6):8-11.
被引量:2
2
王思芳.
从文学革命看五四新文化运动[J]
.考试周刊,2013(21):23-24.
3
明红.
实话实说陈忠实[J]
.五台山,2005(4):12-15.
4
明红.
实话实说 陈忠实[J]
.中国图书评论,2003,26(3):16-19.
5
李浩.
怨恨像一场突然的阴霾[J]
.诗刊,2015,0(12):61-61.
6
周扬.
邪恶骑士传说(完结篇)[J]
.天天爱学习(三年级),2013(17):36-39.
7
刘科军.
形式化·实证化·自律化——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诉求[J]
.长江学术,2010(3):167-167.
8
丁晓原.
论现代报告文学理论的建构[J]
.学习与探索,1995(3):108-112.
9
桃源是个多面体:一株桃树的旅行[J]
.中国西部,2012(11):16-21.
10
丁晓原.
三十年代报告文学理论的“拿来”与创造[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4):190-203.
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