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情爱与国家──论张恨水小说的创作与接受
被引量:
2
Affection and the N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最初走的是鸳鸯蝴蝶派的路子,但在五四的民族与国家精神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的驱使下,他将情爱与国家相联系,以情爱承担民族国家内涵,并最终归附于国家话语。这使张恨水的小说不同于鸳鸯蝴蝶派,更使他因此而受到知识话语的肯定和认同。
作者
方维保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7,共2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张恨水
小说创作
民族
国家意识
寓言
文学接受
鸳鸯蝴蝶派
现实主义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
1
范伯群.
论张恨水的几部代表作——兼论张恨水是否归属鸳鸯蝴蝶派问题[J]
.文学评论,1983(1):88-98.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12
1
张争艳.
新时期对张恨水的研究综述[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6):314-314.
2
李玲.
张恨水《春明外史》的情爱意识建构[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9-16.
被引量:2
3
谢家顺.
张恨水研究三十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6):209-215.
被引量:1
4
朱霞.
从对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啼笑姻缘》中的人物特征及辞格[J]
.新余学院学报,2013,18(2):65-66.
被引量:1
5
方维保.
江山依旧,才人辈出──张恨水、金庸比较论[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2):181-185.
被引量:2
6
王木青.
论张恨水的写实追求与新文学作家的批评[J]
.江淮论坛,2014(5):169-174.
被引量:3
7
慕静.
张恨水小说的大众性和商品性[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4):92-95.
8
倪丽婷.
张恨水小说与延安文学“大众化”的路径分野[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3):25-28.
被引量:1
9
谢慧.
论《八十一梦》的讽刺艺术[J]
.文化学刊,2018(8):92-94.
10
熊玫.
论幻象叙事之断裂生成——重读张恨水长篇小说《啼笑因缘》[J]
.现代中文学刊,2020(3):32-3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7
1
张光芒.
从“鸳派”小说看中国启蒙文学思潮的民族性[J]
.学术界,2001(4):179-188.
被引量:12
2
陈金泉.
游戏:张恨水小说的审美机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20(3):14-22.
被引量:2
3
袁荻涌.
鸳鸯蝴蝶派小说与西方文学[J]
.贵州社会科学,1997(1):63-67.
被引量:2
4
邹珊颜.
鸳鸯蝴蝶派与现代性[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17(1):63-66.
被引量:1
5
黄丽珍.
鸳鸯蝴蝶派小说叙事模式的新变[J]
.理论学刊,2002(2):126-127.
被引量:3
6
单昕.
传统与现代之间——略论民初言情小说[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4):74-77.
被引量:2
7
陈静.
鸳鸯蝴蝶派与言情小说模式的现代性流变[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1(1):52-54.
被引量:5
8
[6]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9
[7]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M]//郭小川全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
蒋益.张恨水与“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改革[J]船山学刊,2001(04).
引证文献
2
1
朱妍.
近十年鸳鸯蝴蝶派研究述评[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4):28-31.
被引量:1
2
方维保.
文学书写的情感祛魅与知识分子的主体隐身——对二十世纪红色罗曼司的一种理解[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13-1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周晓芬.
鸳鸯蝴蝶派研究述评[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9):9-12.
被引量:1
2
熊亚菲.
论蒋光慈革命文学理论中的“凝聚化”倾向[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2):73-78.
1
王韬.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当代文学思想中的价值重建系列之三[J]
.呼兰师专学报,2001,17(3):33-38.
2
童道明.
偏爱《1977》[J]
.中国戏剧,2010(9):33-34.
3
邱诗越,郭映辰.
论师陀小说的悲剧意识[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98-100.
4
孙红梅.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权衡运用[J]
.文学教育(中),2015,0(11):104-104.
5
宋华伟.
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
.蒲松龄研究,2008(2):48-56.
被引量:1
6
董继兵.
阮籍《咏怀诗》创作与接受考论[J]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60-61.
7
姜异新.
陈独秀革命话语的神性之维[J]
.中国图书评论,2009,32(4):12-18.
8
张悦然.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退路[J]
.视野,2017,0(3):52-54.
9
奥尔罕帕慕克.
奥尔罕的分身[J]
.文苑(经典美文),2008,0(9):70-71.
10
刘麒子.
钟情诗书画[J]
.中华诗词,2005(12):55-56.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