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当代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融合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要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达到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论的融合,建立中国文艺的话语体系,尖提倡在运用中继承,运用中创生,其运用的基点与途径是:立足于当代的人文导向与人文关怀,立足于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继承与发扬,从继承思维 批语形式入手,将古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以及独有的批语方式融入到当代文学批语与言语论中去。
作者
蒋述卓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出处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8-13,共6页
关键词
古代文论
当代文论
现代转换
融合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6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98
同被引文献
116
1
朱立元.
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思考[J]
.文学评论,2000(3):5-14.
被引量:102
2
罗宗强.
古文论研究杂识[J]
.文艺研究,1999(3):111-121.
被引量:61
3
曹顺庆.
从“失语症”、“话语重建”到“异质性”[J]
.文艺研究,1999(4):33-35.
被引量:43
4
钱中文.
文学理论:在新世纪的晨曦中[J]
.文学评论,1999(6):5-7.
被引量:12
5
陈伯海.
从“清点”到“盘活”──世纪之交古典文学研究的风景线[J]
.文学评论,1999(6):7-9.
被引量:2
6
钱中文.
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J]
.文学评论,1999(2):5-19.
被引量:117
7
郭英德,过常宝.
困境和出路: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历程[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3-31.
被引量:12
8
王志耕.
“话语重建”与传统选择[J]
.文学评论,1998(4):85-96.
被引量:23
9
王文宏.
对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思考[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1(3):117-118.
被引量:1
10
刘保忠,古风.
是谁在“转换”──再谈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0(3):78-8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8
1
罗宗强.
古文论研究杂识[J]
.文艺研究,1999(3):111-121.
被引量:61
2
杨晖.
古代文论原创性的当代意义[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4):80-82.
3
欧宗启.
历史还原,还是重建?——论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价值取向[J]
.当代文坛,2008(3):88-90.
4
曹顺庆,杨一铎.
立足异质 融会古今--重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综述[J]
.社会科学研究,2009(3):166-174.
被引量:13
5
李建中,喻守国.
中国文论话语重建的可行性路径[J]
.文史哲,2010(1):26-39.
被引量:14
6
李艳丰,段吉方.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目的、内涵、策略与意义[J]
.美育学刊,2014,5(3):66-72.
7
刘上江.
关于转型期文学价值取向的思考——解读韦勒克、沃伦[J]
.学术论坛,2001,24(4):95-98.
被引量:1
8
陈雪虎.
1996年以来“古文论的现代转换”讨论综述[J]
.文学评论,2003(2):94-100.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98
1
江飞.
童庆炳与中华古代文论研究[J]
.中外文论,2018(1):99-110.
被引量:1
2
郭明浩.
当代中国文论关键词之“失语”再省思[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3):27-36.
3
辛文.
魏晋玄言诗义界新探[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5):1-5.
4
李东风.
中华文化建设的期待之一——新文人画[J]
.东南传播,2007(4):125-126.
5
蒋寅.
如何面对古典诗学的遗产[J]
.粤海风,2002,0(1):8-11.
被引量:18
6
付飞亮.
评曹顺庆的《比较文学与文论话语》[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6):34-36.
7
常芳.
跨文化视域中的文论研究——曹顺庆教授学术思想述评[J]
.阴山学刊,2004,17(5):22-27.
8
程勇.
解释型与创造型:中国古文论研究的两种类型[J]
.文艺理论研究,2001(1):90-95.
被引量:5
9
左东岭.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由《美在自然》及“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所想到的[J]
.中国文化研究,2002(4):167-171.
10
彭玉平,杨金文.
中国古代文论体系问题的本然追问[J]
.文艺理论研究,2002(6):38-44.
被引量:2
1
世纪之交的思索──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五人谈[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0(2):56-60.
2
张卫东.
论中国文论的“理论性”[J]
.文艺评论,2006(5):11-16.
被引量:3
3
张明.
评《中国古代文论精神》[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0(1):156-156.
4
李西建.
中国文学需要什么——关于世纪之交重建文学精神的思考[J]
.小说评论,1995(5):55-58.
被引量:4
5
张霆.
人文价值取向的迁移与整合——从多元文化的视角看许地山创作的人文导向[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55-58.
6
王泽庆.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十年巡礼[J]
.东方丛刊,2007(1):141-155.
被引量:3
7
赵梦楠.
关于中国文论现代转换的再思考[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2):17-20.
8
李正红.
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浅析[J]
.芜湖师专学报,2002(1):58-59.
9
张金梅.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其融合中西文论的努力——以钱中文、童庆炳为例[J]
.当代文坛,2005(6):9-11.
被引量:3
10
相福庭.
文论转换:一个值得反思的话题[J]
.文艺评论,1998(6):12-16.
被引量:5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