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5-19,共5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8
-
1檀传宝.道德情感、审美情感与道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7(1):11-14. 被引量:21
-
2何齐宗.教育美感刍议[J].教育学术月刊,1995(4):6-8. 被引量:3
-
3檀传宝.教育学和美学交叉研究的三种水平──兼论"美学教育观"概念的建立[J].中国教育学刊,1995(3):18-21. 被引量:22
-
4郑钢.关于建立教育美学的构想[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16(2):28-31. 被引量:6
-
5靖国平.道德的审美特性与德育审美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1(3):87-91. 被引量:9
-
6何齐宗.教育美的功能试探[J].教育学术月刊,1990(5):16-20. 被引量:1
-
7陈建翔.略论教育美的创造[J].教育评论,1988(4):7-11. 被引量:2
-
8自在.关于教育美学[J].教育学术月刊,1988(3):31-35. 被引量:6
-
9赵洪恩.论美育在道德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1994,15(11):63-66. 被引量:8
-
10陈军.教育美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5(4):114-12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6
-
1段炼.中学语文泛美教学初论[J].文教资料,2007(30):109-111.
-
2耿聪.探究审美教育在德育中渗透的必然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5):234-235.
-
3张鹏.德育审美化研究的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39-42. 被引量:2
-
4何齐宗.中国教育美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反思[J].教育研究,2014,35(9):16-23. 被引量:19
-
5曹辉,朱雨欣.新时代高校美学德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维度[J].教育学术月刊,2022(7):20-27. 被引量:1
-
6刘晓雅.思政视野下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必要性和作用[J].艺术科技,2019,32(8):228-22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27
-
1刘若骅.思政背景下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J].作家天地,2020(11):127-127.
-
2胡卓群.德育审美化模式的思考与实践——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德育课程教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1):90-93. 被引量:2
-
3纪彬.中职生活化德育审美化的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J].中文信息,2013(10):101-101.
-
4廖洪清.教师课堂教学效能的实现路径探析——基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知觉理论[J].现代职业教育,2016,0(12):18-19.
-
5郭晶.浅析高等院校中设计美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9):186-187. 被引量:3
-
6张雪姣.美学视角下西方大学校标设计研究[J].设计,2019,32(3):32-34.
-
7周玫.教育美学视角下国际汉语教学探究[J].广西教育,2019,0(15):136-137.
-
8陈晓云.英语课堂美学的内涵与构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3):92-98.
-
9沈明泓,李昀亭.身体美学思想对大学生性审美影响的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9,0(4):11-16.
-
10戴彧.“思政”视域下德育与大学钢琴教学的融合措施分析[J].北方音乐,2020,40(5):132-133. 被引量:4
-
1孙英范,周义.教育美学散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2,11(4):18-19.
-
2石磊.教育美学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1990,11(4):59-63. 被引量:2
-
3冉铁星.20世纪中国教育美学的走向及其意义[J].教育评论,1997(2):22-24. 被引量:2
-
4冉铁星.简谈美学与教育融合中的歧误[J].教育评论,2002(2):15-18. 被引量:2
-
5于淑明.课堂教学的「五字」艺术[J].辽宁教育,1999,0(Z2):38-38.
-
6沈壮海.先秦儒家艺德思维与当代爱国主义教育[J].荆州师专学报,1996,19(1):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