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国家问题
被引量:3
State Problems in the State Innovation System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1年第8期31-34,共4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同被引文献18
-
1盛世豪.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及运行机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16(10):9-12. 被引量:11
-
2郑加强.应对WTO,南京科技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建设分析[N].南京日报,2001-12-26.
-
3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
4张惠杰.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研究[J].农村经济文稿,2001,(6).
-
5隋映辉.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新华文摘,2001,266(2):65-68.
-
6王春法.国家创新体系理论[J].经济管理,1998,24(12):51-52. 被引量:6
-
7李容.结构调整条件下的农业技术创新[J].农业技术经济,2000(2):27-30. 被引量:10
-
8戴小枫,边全乐,汪学军.关于如何建立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J].农业科技管理,2000,19(1):1-4. 被引量:17
-
9刘焕菊.增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0,19(2):26-28. 被引量:15
-
10路甬祥.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J].大经贸,2000(2):12-1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2
-
1卢江勇,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S1):78-85. 被引量:9
-
2郑林杰.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26(2):23-26. 被引量:6
-
3李胜会,李明东.西部地区教育科技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4):88-91.
-
4赖一飞,刘伟,魏敏杰.构建湖北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若干设想[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4):32-34. 被引量:3
-
5周宏平,徐幼林,郑加强.大学教学与科研互动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5,23(6):9-11. 被引量:2
-
6吴启运.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一点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10):142-143. 被引量:6
-
7杨加猛,蔡志坚,张智光,赵志强.论科技创新的三维体系结构[J].江苏科技信息,2007(2):8-11. 被引量:3
-
8刘新智.西部地区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8,29(2):10-13. 被引量:2
-
9吴启运.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21(3):32-33. 被引量:30
-
10卢江勇,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08(6):19-25. 被引量:11
-
1陈世珍.列宁《论国家》要义解析[J].前线,2016(11):56-59. 被引量:1
-
2张向鸿,王玉华.和谐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重整[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7(4):47-47.
-
3欧岩.记“西欧福利国家”学术座谈会[J].欧洲研究,1986,8(6):49-52.
-
4卢铿.怎样看贫穷[J].商周刊,2011(5):103-103.
-
5肖文涛.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社会发展问题探微[J].岭南学刊,1997(2):60-64.
-
6赵秀臣.论科教兴国与科技兴贸[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1):13-16. 被引量:2
-
7唐承沛.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县(市)人防工作[J].中国人民防空,2009(1):16-17.
-
8詹木生.构建和谐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J].经济师,2007(8):29-30.
-
9伍兵.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J].遵义科技,2005,33(1):54-59.
-
10吕鸿安,吴即发,彭灿.郑州高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1):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