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西会计》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8-29,共2页
同被引文献10
-
1毛卫东.新旧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差异比较[J].统计与咨询,2006(5):28-29. 被引量:1
-
2范娟娟,梁斌.世界各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比较及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启示[J].经济师,2004(9):195-196. 被引量:4
-
3徐植.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若干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4X):16-17. 被引量:1
-
4侯玲钦,马学国,王世鑫.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新旧比较[J].财会月刊,2006(4):34-35. 被引量:5
-
5陈敏,陈金艳.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及分析——基本准则[J].中国总会计师,2006(4):56-57. 被引量:5
-
6苑泽明.论无形资产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2006(07S):4-6. 被引量:6
-
7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
8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制度[M].
-
9阚娅莉,王涛,袁蕴.中外无形资产准则的差异比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2):31-32. 被引量:5
-
10周朋.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J].工业会计,2003(6):49-5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4
-
1李政大,王铁山.基于新《公司法》无形资产融资条件下的会计摊销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6):34-36.
-
2郭漫勤,韩龙生.我国无形资产新旧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比较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34-37. 被引量:3
-
3王维平,史悦.试论对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的四重分类[J].财会研究,2007(12):58-60. 被引量:7
-
4梁杰,刘然.我国可辨认无形资产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3(14):101-102.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李雅楠.关于无形资产有效运营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17). 被引量:4
-
2曾芳.高校形象资产创建的分析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5):159-161. 被引量:1
-
3肖侠,骆阳.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33):15-16. 被引量:6
-
4马艳红.我国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J].商业经济,2009(5):39-40. 被引量:1
-
5汤湘希,汪海粟,郑玮玮.对无形资产的边界限定及其相关概念的关系研究[J].会计之友,2009(10):7-13. 被引量:15
-
6成青果.无形资产价值计量与报告问题[J].现代商业,2012(32):239-239.
-
7刘鹤,范莉莉.互联网碳无形资产定义与识别[J].会计之友,2015(12):19-23.
-
8汤湘希,沈将来,游宇,田正佳.从“小会计”到“大会计”的演变——近十年我国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的梳理[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7,31(5):63-75. 被引量:2
-
9杨冰.无形资产准则的对比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14(11X):154-155.
-
10陶云.国内无形资产研究述评[J].会计师,2020(17):13-14.
-
1沈才君.新旧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比较[J].审计月刊,2006(10):49-49. 被引量:4
-
2董静.浅谈资产减值准备[J].科技资讯,2007,5(25).
-
3郭旭东.无形资产的评估与摊销研究[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1,19(6):70-73.
-
4唐世宏.关于商誉的探讨[J].天津财会,2002(3):22-24.
-
5赵丽光.对企业购并中商誉问题的探讨[J].辽宁财税,2001(10):43-43.
-
6沈燕萍.商誉新论[J].会计之友,2007(03X):19-20. 被引量:1
-
7徐捷.论无形资产[J].广西会计,1999(9):22-24. 被引量:1
-
8赵鸿雁.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思考[J].湖北经济,1999(5):25-25.
-
9黄晓榕.也谈商誉的计价账务处理[J].福建财会,2002(4):38-39. 被引量:1
-
10李志斌.无形资产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比较及新准则存在的不足[J].中国科技博览,2009(25):217-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