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经贸导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9,21,共3页
China Economic & Trade Herald
同被引文献15
-
1江平,龙卫球.法人本质及其基本构造研究——为拟制说辩护[J].中国法学,1998(3):71-79. 被引量:120
-
2邓峰.作为社团的法人:重构公司理论的一个框架[J].中外法学,2004,16(6):742-764. 被引量:73
-
3王在权.现代企业理论与马克思的企业理论之比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4-18. 被引量:2
-
4王全,张伶.变革中的日本公司法——2001、2002年日本公司法的修改[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1):73-78. 被引量:2
-
5罗建华.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及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6,25(1):95-97. 被引量:2
-
6丁清光.论公司控制权的有效配置[J].河南社会科学,2006,14(2):21-23. 被引量:4
-
7史怡雅.公司控制权之董事的职责与权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58-61. 被引量:1
-
8博伊庭.《德国公司法中的代表理论》,邵建东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3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32页.
-
9R·拉·波塔、F·洛佩兹·德-西拉内斯、A·施莱弗.《不同法律起源的经济后果》,吴敬琏主编.《比较》(第36辑),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
10科斯 载于路易斯·普特曼 兰德尔·克罗茨纳.《企业的性质》[A].载于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企业的经济性质》[C].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二级引证文献11
-
1付琛瑜.论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内部法律监督制衡机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1):79-82. 被引量:1
-
2雷越晴.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监管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1(14):86-86. 被引量:1
-
3肖柯.公司治理与管理融合视角下内部监控机制构建——基于上市公司的一个理论框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30(2):20-26. 被引量:3
-
4张学军.论基金会“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J].江汉论坛,2014(8):131-137. 被引量:3
-
5谢江东.从常态公司治理到破产重整中的公司治理——基于利益衡量的公司控制权分析[J].研究生法学,2017,32(1):97-111. 被引量:2
-
6徐晓松.双层股权结构在中国:市场需求与立法认可[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1):64-70. 被引量:14
-
7马一,张敏.日本民营银行法律规制研究--兼谈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借鉴[J].区域金融研究,2016(6):35-44. 被引量:2
-
8韩娟.混合所有制企业审计制度改革:需求、问题与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2020(3):87-91. 被引量:2
-
9刘成杰.我国构建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理念取向——基于比较法视角[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111-119.
-
10王然.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完善[J].经营管理者,2013(22):78-79. 被引量:1
-
1陈丽洁.日本《公司法》十年演变启示[J].经济管理文摘,2001(14):32-34. 被引量:2
-
2武晋伟.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浅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116-120. 被引量:4
-
3何渊,韩思阳.公力执行的困境与私力执行的优势——解决司法执行难问题的另一种思路[J].学习月刊,2007(5):30-31.
-
4柴方胜.从企业法律制度的缺陷看法院“执行难”[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0(6):94-96.
-
5程永明,石其宝.日本经济界与中日邦交正常化[J].日本研究,2008(3):67-70. 被引量:2
-
6寿步.积极创新拓展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领域法律服务[J].中国律师,2013(5):20-20.
-
7冯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202-203. 被引量:3
-
8李翔.累积投票制度:困境与出路[J].金融法苑,2006(3):23-39. 被引量:2
-
9商务部近日发布指导意见 强化知识产权评价指标[J].电子知识产权,2009(4):3-3.
-
10冯务中.对腐败的经济学浅析[J].人文杂志,2000(1):148-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