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公众科学节” 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被引量:2
出处
《世界科学》
2001年第6期40-42,共3页
World Science
同被引文献9
-
1梁琦,刘萱.科研项目嵌入面向公众科学传播活动的政策与实现路径——美国NASA空间科学办公室教育与科普项目案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5):149-154. 被引量:11
-
2徐延豪.全国科普日十年回顾与未来发展[J].科协论坛,2013(10):7-8. 被引量:3
-
3潘文,陈飞.浅论我国科普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科学咨询,2014(1):11-12. 被引量:4
-
4王荣泉,莫扬.中美科普展览评估比较研究[J].科普研究,2015,10(4):64-70. 被引量:10
-
5科普日与科技周比较研究课题组,齐培潇,王刚,王康友,郑念.全国科普日和科技活动周比较研究[J].科普研究,2015,10(6):72-79. 被引量:8
-
6罗丽娜,姜萍.美国科学节举办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科普研究,2018,13(2):62-69. 被引量:3
-
7周婧.从剑桥科学节看科学普及的有效形式[J].科技传播,2011,3(24):3-4. 被引量:3
-
8郭娜.科技馆常设展览设计与展览教育活动融合的可行性[J].科学咨询,2018(36):30-31. 被引量:3
-
9姜辰凤,姜萍.美国科普志愿者的建设经验及启示[J].科普研究,2019,14(1):80-8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0
-
1王立新.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9,0(11):32-41. 被引量:1
-
2刘克佳.美国的科普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9,34(8):5-11. 被引量:7
-
3李杨.大型科学节模块化评估研究[J].科技传播,2021,13(13):39-41.
-
4陈小锋,解孝林.研究生参与科普工作促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22,35(2):112-116. 被引量:3
-
5向艳辉,姚煊道.军队人员科普体系的建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3):57-58.
-
6赵玉龙,鞠思婷,郭进京,杨思飞,陈秀娟,欧阳峥峥.发达国家科学传播政策分析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普研究,2022,17(3):72-82. 被引量:11
-
7魏秀,席亮,马强,杨永峰.大科普战略背景下院士群体科普实践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5):732-739. 被引量:7
-
8王家源,宋夺,于洋,王磊.融媒体时代公立医院健康科普实践研究与创新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3,43(6):447-452. 被引量:1
-
9刘冬梅,李金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科普融合立法问题探讨——基于《科普法》修订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24,37(3):113-118.
-
10徐筱淇,庞弘燊,刘倩秀.中美科普政策对比研究[J].科技传播,2024,16(5):34-39. 被引量:1
-
1张胜利.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J].新闻前哨,2001(11):17-18.
-
2科学应该有自己的节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8,9(3):1-1.
-
3杜小荣,赖旻.科学理解与全面把握图书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35(4):105-106. 被引量:3
-
4靖鸣.新闻意识及其对新闻实践的影响[J].当代传播,2004(6):89-90. 被引量:1
-
5王辉.新闻采写如何坚持党性原则[J].新闻传播,2009(6):46-46. 被引量:1
-
6罗欣.试述图书馆精神产品价值及其实现[J].情报杂志,2006,25(5):92-93.
-
7沈铭贤.突破公众科学素养瓶颈[J].发现,2002,0(4):35-35.
-
8高靖生.科学理解与知识形态[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1-6. 被引量:1
-
9崔悦.新时期播音主持语言特色的运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4,6(23):18-18. 被引量:4
-
10魏屹东,郭贵春.论科学与语言的关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19(2):34-39.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