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近20年临床肾阴虚证客观指标研究概况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医对肾虚证的认识,着重于功能方面.而任何功能的改变必然有其物质基础.几十年来对"肾虚"的客观化研究,主要集中于肾阳虚证,且取得一定成果.对肾阴虚证的现代研究,各种医学刊物罕有专门报道.笔者将近20年对肾本质及阴虚的客观化研究综述如下,为临床多角度,多层次探讨肾阴虚证本质作参考.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2001年第3期36-37,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7

  • 1陈晏珍,江家贵,杨宏德.肾虚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关系初探[J].中医杂志,1989,30(4):42-43. 被引量:55
  • 2刘素蓉,杨世兴,赵淑媛,刘平安,刘锐.阴虚阳虚证与血液流变学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89,4(2):12-14. 被引量:21
  • 3王鸿.-[J].中医杂志,1980,21(9):31-31.
  • 4谭达人.-[J].中医杂志,1981,22(8):31-31.
  • 5朱梅年 等.-[J].中医杂志,1983,(5):66-66.
  • 6陆诗玮.-[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9,(4):7-7.
  • 7陈可冀.-[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1,(2):1-1.
  • 8邝安Kun.-[J].中医杂志,1979,20(7):21-21.
  • 9丁伟璜.-[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4):46-46.
  • 10叶增茂.-[J].中医杂志,1982,(12):62-62.

二级参考文献30

共引文献20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