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把握自我——兼论我国大学职能的延伸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84年前后,我国高教界曾展开过一次大规模的讨论,其中心议题是:大学是否办成教育和科研“两个中心”?在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孰先孰后?孰轻孰重?这场论争言犹在耳。1987年底至1988年春,一次规模更大的讨论再次席卷了整个高教界。这次论争的热点是高等学校的“第三职能”,即为社会服务问题,而争论尤其激烈的是高校的“有偿服务”问题。
作者
龚放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高教所
出处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5-30,共6页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中国
大学职能
教育哲学
教育本质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69
参考文献
2
1
孟明义.
关于高校有偿服务问题的几点意见[J]
.社会科学,1988(10):27-30.
被引量:1
2
赵一凡.哈佛教育思想考察——兼评鲍克校长《超越象牙塔》[J]读书,1987(01).
同被引文献
46
1
庞鹤峰.
国内外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对比研究[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4):24-26.
被引量:7
2
余先鼎.
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法律地位[J]
.教育发展研究,1988,14(2):79-81.
被引量:2
3
林荣芹,黄德峰.
从“洪堡”到“硅谷”——高教与科技革命的回顾[J]
.科技导报,1993,11(9):62-63.
被引量:5
4
刘青.
洪堡的大学思想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20(6):94-97.
被引量:2
5
沈芝.
从西欧中世纪城市特征看近代城市的起源[J]
.新视野,2006(2):75-77.
被引量:2
6
孙传钊.
阿伦特两论[J]
.中国图书评论,2007,30(1):40-48.
被引量:5
7
李廉水.
高校社会服务的性质、内涵与功能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0,36(4):21-24.
被引量:12
8
刘献君.
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J]
.教育研究,2007,28(7):31-35.
被引量:188
9
王方华.非赢利组织市场营销[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0
曹如军.
制度创新与制度逻辑——新制度主义视野中地方高校的制度变革[J]
.高教探索,2007(5):5-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9
1
张雪兰.
论市场导向办学理念对高校课程改革的影响[J]
.高教探索,2006(4):16-19.
被引量:8
2
朱国仁.
论现代高等学校三种职能的意义[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9(1):34-38.
被引量:29
3
赵云云,李娟,冀俊宇.
发挥高校综合优势 促进区域和谐发展[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1):55-57.
4
王爱民.
论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内在逻辑[J]
.继续教育,2014,28(3):10-12.
被引量:2
5
王爱民.
大学社会职能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
.现代教育管理,2014(4):29-32.
被引量:1
6
王爱民.
关于大学社会职能演变、异化问题的思考[J]
.现代教育管理,2015(5):50-54.
被引量:12
7
赵金国,朱晓红.
大学教师分类评价的反思与建构[J]
.中国高校科技,2019(6):55-58.
被引量:10
8
杨志卿.
大学与城市互动关系的历史探究[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3):85-92.
被引量:6
9
王瑜.
行业特色型大学职能的起源、发展及新时代定位[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97-10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9
1
周浩波.
地方综合性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时代特征与实践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2021(2):16-22.
被引量:22
2
马琳,李学芳,李杨,高士杰.
破“五唯”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J]
.中国建设教育,2024(1):121-125.
3
陈伟.
高等教育显性功能类型的现实分化和历史积淀[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5(1):72-77.
被引量:2
4
於荣.
略论大学为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2(6):9-11.
被引量:1
5
王艳,甘华成.
论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5):109-110.
被引量:3
6
於荣.
论大学为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J]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2):136-140.
被引量:5
7
谭志松.
大学功能研究及其反思[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5):78-82.
被引量:13
8
谭志松.
大学的社会性格[J]
.江苏高教,2008(6):37-38.
被引量:2
9
谭志松.
大学的文化性格[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1):97-101.
被引量:6
10
程建军,倪颖.
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社会服务职能[J]
.江苏高教,2009(2):63-65.
被引量:8
1
戴国珍.
浅谈孩子自信心的培养[J]
.青春岁月,2012,0(13):276-276.
2
谭荣生.
把握自我,破解“微光”--2012年高考作文上海卷全解析[J]
.作文通讯(高中版),2012(12):26-31.
3
刘文艳.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2):67-67.
4
李瑞丰.
把握自我 迎接挑战[J]
.高等工程教育,1998(4):37-37.
5
肖洪波.
转变教育行为 优化教学过程[J]
.新课程(小学),2011,0(3):1-1.
6
李晓燕.
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小学 文明问候的向阳花在阳光下美丽绽放[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8):20-20.
7
李文涛,白学伟.
大学生实现“角色”转换初探[J]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0(3):46-47.
被引量:2
8
郝建霞.
把握自我[J]
.初中生学习指导(七年级博览版),2015,0(7):48-49.
9
郝秀梅.
教师如何运用激励性语言[J]
.小学时代(教师),2009(6):21-21.
10
徐金增.
转变教育行为 优化教学过程——《品德与生活》教学初探[J]
.福建教学研究,2011(9):14-15.
高等教育研究
199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