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程的含义及特征
被引量:8
The Impl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Courses
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2001年第5期14-15,共2页
Jiangxi Educational Research
二级参考文献7
-
1虞承洲,冯之浚,张念椿.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看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6):3-28. 被引量:14
-
2李春生.苏联高等教育的整体化[J].比较教育研究,1982(3):7-13. 被引量:2
-
3黄宏伟.整合概念及其哲学意蕴[J].学术月刊,1995,27(9):12-17. 被引量:82
-
4周川.关于课程综合化问题的再探讨[J]教育评论,1993(01).
-
5王伟廉.高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上海高教研究,1997,17(4):7-10. 被引量:35
-
6许建领.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综合化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1998,13(2):26-29. 被引量:9
-
7王伟廉.高校课程综合化的途径与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1990,11(1):49-54.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144
-
1王屾,王威.高校历史专业师范生第二课堂培养策略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史师杯”历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竞赛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21(4):135-140. 被引量:3
-
2蔡志奇.地方高校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逻辑与进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5):154-160. 被引量:21
-
3许建领.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的教育思想基础[J].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0):46-51.
-
4王兴春.关于现代远程教育中教与学整合重点的再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2). 被引量:1
-
5沈骑.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模式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6(S1):129-132. 被引量:7
-
6李文珊.我院中国近代思想史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0(2):93-96.
-
7刘伟洋,赵会芝,马春兴,苏晓丽.课程内容的心理语言学理解[J].文教资料,2008(7):39-40.
-
8圣仰芝,张莉.“蜂窝式”大学EFL课程整合教学模式[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72-74. 被引量:1
-
9周海银.综合课程内容选择标准的理性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4):115-117.
-
10杨嘉孟.高职教育课程综合化与综合实践课程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22
-
1王萍.学分制改革带来的挑战与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S1):26-28. 被引量:3
-
2熊建平,周明星.中国大学生足球运动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4):23-24. 被引量:30
-
3武晓敏,尕雪梅,马国庆,马宾成.基于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体育综合课程设计与应用的探索研究[J].运动,2012(1):136-138. 被引量:2
-
4吴振尘.论动画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J].电影评介,2013(9):69-71. 被引量:5
-
5张传燧.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学校课程资源开发[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4X):8-11. 被引量:2
-
6成巧云.从系统论看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综合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1):73-76. 被引量:4
-
7黄晓冬.“科学教师”的一体化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11):69-70. 被引量:5
-
8张少云,徐振兵,石玉虎.论普通高校体育的现状与改革的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22(2):45-48. 被引量:20
-
9[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2001.
-
10叶斓.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引证文献8
-
1张丽莉,王大志.河北省普通高校足球课外活动现状分析研究[J].大家,2012(5):196-196. 被引量:3
-
2汪先平.农村学校综合科学课教师教学适应问题与对策探析[J].大家,2012(7):195-196.
-
3袁继新.对高师科学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9):69-70. 被引量:14
-
4汪先平.论科学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策略[J].考试周刊,2011(38):207-209. 被引量:1
-
5刘芸,唐智松,汪先平,白小石.科学课程实施的困境与破解[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3):171-174. 被引量:1
-
6邰峰,闫纪红.我国中小学体育综合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应用研究——以“掷纸飞机”活动课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1):9-14. 被引量:1
-
7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6):710-713. 被引量:5
-
8刘雪飞,骆徽.生命与延展——生态课程观解读[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3):103-10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9
-
1李利华.足球课程在学校体育环节的现状分析[J].拳击与格斗,2017,0(9X):3-3.
-
2慕雯雯,黎莉.生态课程观下主题活动的实施[J].文教资料,2008(2):121-122.
-
3王秀红,马云鹏,范雪媛.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羁绊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55-158. 被引量:9
-
4魏寿洪,许家成.生态课程观视野下智障者的角色定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7(6):35-39. 被引量:7
-
5李玲,袁聿军,王冬梅,褚宏祥.构建适应小学科学教育的高师科学课程体系[J].淄博师专学报,2008(1):34-38. 被引量:4
-
6杨代虎,徐忠东.科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建构与实践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26(3):115-117. 被引量:3
-
7张红霞.科学教育(专科)专业生命科学课程设置初探[J].安顺学院学报,2008,10(3):81-83. 被引量:1
-
8吴佳.生态评量在生态课程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2):197-199. 被引量:1
-
9杨代虎,徐忠东.高师综合理科教育专业中地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1):117-119. 被引量:1
-
10魏壮伟,李玉华,宋少飞.我国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101-103.
-
1谢婷婷,侯伟朋.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0(22):118-118. 被引量:8
-
2赵娜,李宁.无意识教育的概念、作用及实施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2008,6(16):198-199.
-
3王志.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6(7). 被引量:3
-
4韩茂安.关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的教学探索[J].大学数学,2014,30(1):88-92. 被引量:4
-
5安东.教育:服务生长的事业——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的教育哲学与儿童课程重建[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5(12):13-20.
-
6孙萍.基于儿童的阅读教学核心问题设计[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5(1):76-78.
-
7周光壁.谈“探索研究式”教学[J].数学教育研究,2005(5):4-6.
-
8张焱.关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5,11(B08):35-37. 被引量:14
-
9第八部分八年级(下)第七、八单元[J].新课程(中考全程检测)(粤教版思想品德),2009(2):56-60.
-
10李保华.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师生互动[J].神州,2013(2):7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