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1,共3页
Education Review
同被引文献11
-
1孙立平.“道德滑坡”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5):65-69. 被引量:31
-
2汪益民,龚惠香.研究生与本科生思想道德状况的比较分析(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2):54-56. 被引量:2
-
3徐希元.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工作的探索与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4):53-56. 被引量:4
-
4翟学伟.面子·人情·关系网[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
5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
6(苏)马卡连柯(А.С.Макаренко),(苏)格牟尔曼(В.Е.Гмурман),(苏)别特鲁兴(И.С.Петрухин)编辑,刘长松,杨慕之.论共产主义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
-
7刘铁芳.现代德育的困境与德育向生活的回归[J].上海教育科研,1997(7):9-13. 被引量:62
-
8夏正江.对话人生与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5(4):2-11. 被引量:105
-
9钱乘旦.重视研究生培养中的学风教育[J].学术界,2000(1):195-196. 被引量:4
-
10蓝勇.维护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沉思——评陈国生学术造假事件[J].学术界,2000(3):122-140. 被引量:12
-
1王联斌.德才互动论——论思想道德素质与知识、能力的相互转化[J].高校理论战线,2000(7):33-35. 被引量:2
-
2明庭庆,张羽,胡丽华.互动论视野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4):78-80. 被引量:1
-
3赵仁.“互动论”对营造课堂气氛的指导作用[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16-18. 被引量:2
-
4程业宏.互动论对教学管理研究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8(4):115-116.
-
5杨艳茹.学分制与大学生德育互动关系研究[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2):31-33. 被引量:2
-
6徐玉玲.课堂教学有效互动论析[J].科学时代,2013(11).
-
7黄洪霖.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的理性反思[J].中国德育,2016,11(20):23-27. 被引量:3
-
8罗开礼.九龙坡区大力推进校本化教研[J].科学咨询,2004(12X):47-47.
-
9李丽,吴航.5岁~6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同伴互动行为透析——基于社会学视野[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2):33-36. 被引量:1
-
10何树德.基于“互动论”体系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6(5):33-35.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