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32,共3页
Education Review
同被引文献60
-
1刘时工.论道德评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4):62-67. 被引量:10
-
2朱有志.经济道德层次论[J].道德与文明,2002(4):70-71. 被引量:4
-
3杨松.试论政治道德的历史演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8-23. 被引量:1
-
4陈彩虹.经济道德与经济制度[J].学习与探索,1998(5):23-30. 被引量:6
-
5刘善球.关于公民法律素质教育和社会道德风尚的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6):113-115. 被引量:2
-
6吴倩.中小学生品德测评的信度、效度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1997(4):45-47. 被引量:2
-
7肖先绪.思想品德特点与品德测评刍议[J].教育科学,1995(3):23-25. 被引量:1
-
8杜时忠.品德测评量化的贡献与局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14(3):43-45. 被引量:5
-
9肖鸣政.试论刘劭品德测评的系统思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8(3):148-152. 被引量:4
-
10肖鸣政.试论品德测评量化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88-93. 被引量:9
引证文献7
-
1姚远,樊宏宇.近20年学生品德测评研究的回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3-107. 被引量:7
-
2谢媛媛.我国品德测评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1(2):115-118. 被引量:1
-
3胡朝兵,张大均.国内外品德测评方法述评与展望[J].中国教育学刊,2008(3):40-44. 被引量:16
-
4王立甲,王星林.品德测评量化的理论可能性与形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4):210-212. 被引量:1
-
5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1):98-103. 被引量:4
-
6张晒.环境政策的道德含量评估:理路与框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1-10. 被引量:1
-
7刘芷含.中国公民道德品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哲学动态,2018,0(7):92-10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32
-
1扶长青.詹姆斯·莱斯特限定问题测验述评[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5):12-15. 被引量:1
-
2方黛春.高职学生品德测评体系实践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9,24(4):139-141. 被引量:2
-
3赵艺.近年我国品德测评方法分类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0(2):21-25. 被引量:1
-
4杨迎春.高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途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6):131-133. 被引量:3
-
5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1):98-103. 被引量:4
-
6岳一姬,刘向阳,刘金宝.确定问题测验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5):97-100. 被引量:2
-
7李晓华,崔世杰.国外品德测评的三种范式及其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1):41-45. 被引量:3
-
8陈果越,冯泽永.关于医德量化评估中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J].医学与哲学(A),2013,34(12):7-11. 被引量:3
-
9夏承龙.基于DIT2-MJT理论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证研究[J].商情,2013(52):184-184.
-
10王烨晖,辛涛.当前我国德育评价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德育,2015,10(11):24-27. 被引量:12
-
1王健敏.学生品德测评系统的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1):39-43. 被引量:13
-
2杨婷.榜样教育的人性回归[J].学习月刊,2010(2):30-31. 被引量:1
-
3冯岩.浅谈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J].课外阅读(中下),2012(11):351-352.
-
4孙春梅,李振洪,韩桂娟.试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8):72-74.
-
5王丽.城乡初高中生德育衔接研究[J].中小学校长,2014,0(7):29-31.
-
6谷佳媚.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有效路径[J].研究与实践,2009(6):21-25.
-
7邹学荣.信息高速传递对传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6(5):83-87. 被引量:2
-
8王东海.农村留守儿童人格教育刍议[J].复印报刊资料(青少年导刊),2009,0(1):63-63.
-
9莫飞平.场理论视域下德育过程的基本特点[J].当代教育科学,2006(18):33-33.
-
10金海明.温州瓯海:开设“道德讲堂”培养干群道德素养[J].工商行政管理,2012(19):3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