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46
-
1李寿德,李垣.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9(1):24-27. 被引量:49
-
2杨东平.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回顾和反思[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68-71. 被引量:64
-
3汪立琼.高等教育公平研究述评[J].江苏高教,2006(2):21-23. 被引量:16
-
4于向英.和谐中原建设背景下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于中部六省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2):76-77. 被引量:10
-
5乔锦忠.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的区域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3-28. 被引量:55
-
6教育部.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inf01209972965475254.htm.2008-05-05.
-
7皮埃尔·勒鲁.论平等[M].王允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
8蒋笃运.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建设人力资源强省而奋斗-在省管高校、教育厅机关及直属单位三新大讨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hadoe.gov.cn/Html/ggtz/2008-7/29/07290912240872909122484643626.html.2008-07-28.
-
9河南概况:河南教育[EB/OL].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henan.gov.cn/hngk/system/2006/09/22/010008878.shtml
-
10赵媛.我省高招本科二批明日开始录取计划录取94317人[N].东方今报,2008-07-19.
二级引证文献25
-
1石生仁,李万里,李世萍.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理念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6(3):38-41. 被引量:3
-
2李红,张柏良.论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1):126-128. 被引量:18
-
3周湘峰.一般本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科技广场,2008(4):138-140. 被引量:1
-
4张建华.关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7):23-24. 被引量:7
-
5赵明.河南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之比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22(4):13-14. 被引量:10
-
6郭云贵.河南省人才发展环境现状评价与建设对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26(6):125-129. 被引量:4
-
7冉祥华.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6(5):99-104. 被引量:2
-
8郭远哲.中部崛起背景下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学理论,2010(22):187-188.
-
9史振厚.河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基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视角[J].管理工程师,2011,16(1):28-31. 被引量:5
-
10赵利娟.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河南省高等教育理性发展[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2):20-21.
-
1许素芬.试论“班级文化”建设[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8):109-110.
-
2刘永仓.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J].企业研究,2010,0(8X):134-135.
-
3焦翠萍.文化如何给管理作减法[J].东方企业文化,2009(10):54-55.
-
4于长湖,亓妍.对构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7):55-55. 被引量:5
-
5曲达.关于校企合作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162-162. 被引量:1
-
6滕飞.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北方文学(下),2014,0(4):184-185.
-
7肖玉.以生为本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5(23):19-20.
-
8刘明军.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0(7):71-71.
-
9杨莉.浅议高校企业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8):255-256.
-
10朱伦.找到自己的天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8):3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