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STS教育 促进理工科大学教育文理交融
被引量:15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9期19-20,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67
-
1熊思远.中国教育迎接“入世”新挑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27-30. 被引量:3
-
2米伟哲.案例教学法在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45-146. 被引量:35
-
3黄克忠.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学科建设[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20(S1):6-9. 被引量:8
-
4张明国.STS与人文教育——21世纪我国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发展刍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53-57. 被引量:4
-
5周满生.世界教育发展与现代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2):46-52. 被引量:9
-
6潘路.腐蚀铜合金物品的保护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2(0):74-78. 被引量:1
-
7张明国.从青年科技素质看企业技术创新的出路[J].当代青年研究,1995(6):14-16. 被引量:2
-
8李越,孙枕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5):35-40. 被引量:59
-
9龚育之.科学与人文:从分隔走向交融[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6):23-31. 被引量:9
-
10张晓梅.对中国出土青铜器修复与保护方法的思考[J].文物世界,2001(1):67-7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15
-
1程海东,刘科.构建地方高师院校STS教育的新路径探析[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8(4):4-5. 被引量:3
-
2张明国.党政干部的科技素质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7-12.
-
3赵泽宽,吴成钊.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问题初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87-90. 被引量:4
-
4侯自新.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互动与融合[J].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3(1):17-21. 被引量:1
-
5王桦.STS教育与高校图书馆[J].克拉玛依学刊,2002,5(4):138-140.
-
6李凤琴.关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性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52-53. 被引量:3
-
7李兴华,饶志华.论一般工科院校人文社科系列课程的教学要求[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25-27.
-
8苗慧.论中国古典文学对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及实践途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6):48-49. 被引量:5
-
9胡习文.基于STS教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165-167. 被引量:5
-
10韩建业,朱科蓉,杨积堂.人文综合,文理交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核心教学理念阐释之一[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1-3.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40
-
1葛海燕.中国古典文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飞天,2009(20):94-95. 被引量:1
-
2程海东,刘炜.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服务于STS教育的新路径探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1).
-
3赵辉,平文祥,李海英,李秀凉,雷虹.综合性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66-67. 被引量:14
-
4吴成福.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强化和科学精神的培育[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98-100. 被引量:3
-
5麦宇红.对农林院校人才培养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8,6(33):201-201. 被引量:1
-
6吴晓霞,金银根,高红明.在高校植物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38-39.
-
7赵辉,凌宏志,王葳,韩晓云,吴国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以黑龙江大学生物工程省级重点专业为例[J].黑河学刊,2013(1):149-150. 被引量:4
-
8张宝秀,朱科蓉.“文科综合”的内涵与文科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8-21. 被引量:16
-
9刘莹.浅谈我国古典文学对现代文学的深远影响[J].学理论,2013(2):164-165. 被引量:2
-
10王彤.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文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7):111-113. 被引量:1
-
1薛允洲.浅谈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1998,34(2):17-19.
-
2尚子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B12):21-22.
-
3李霞.“美”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J].基础教育参考,2013,4(20):41-42.
-
4陶文胜.探究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0(29):151-151.
-
5徐波.如何学好高中地理[J].祖国(教育版),2013(4):195-195.
-
6李富康.抓住三个教学重点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J].中学教学参考,2015(25):120-120.
-
7邻丘.历史,可以用物理方法去研究[J].中学生(青春悦读),2007(16):50-51.
-
8伍岳.我爱地理课[J].地理教育,2003(5):66-66.
-
9王延平.小议新课改下高中地理学习方法[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24):17-17.
-
10刘则渊.知识经济时代与理工科大学教育[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0(1):12-1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