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宗教基础
被引量:14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2001年第4期38-40,共3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同被引文献45
-
1郝长江.《周易》中的自强不息精神[J].晋阳学刊,1997(6):45-47. 被引量:4
-
2禾乃林.自强与自制[J].道德与文明,1997(6):6-8. 被引量:4
-
3于春海,卞良君.《易经》中的君子观[J].周易研究,1997(4):62-65. 被引量:7
-
4于建江.浅谈天人合一对中医整体观的体现[J].新疆中医药,2004,22(3):4-4. 被引量:6
-
5燕国材.《周易》的心理学思想及其在先秦的发展[J].心理学报,1994,26(3):312-318. 被引量:10
-
6黄纪苏.中国到了重建自己文化形态的时候——30年价值观的变迁与反思[J].绿叶,2008(1):13-22. 被引量:3
-
7马岳良.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文化特点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6(5):33-36. 被引量:14
-
8卢元镇.东西方文化对接中的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学刊,2006,13(6):1-4. 被引量:39
-
9郭建宁.关于和谐文化的思考[J].新长征,2007(1):9-11. 被引量:2
-
10张世英.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J].求是,2007(7):34-37. 被引量:103
引证文献14
-
1姚艳梅.中西伦理文化源头比较[J].长城,2010(12):179-180.
-
2韦油亮.《易经》自强思想初探[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3):19-22.
-
3娄正保,周芳.传统的用途与滥用——以“天人合一”为例[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5-7.
-
4陈为.当代西方分析学派的整合趋势与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J].皖西学院学报,2008,24(5):81-83.
-
5杨闯建,薛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探析[J].电影评介,2009(9):76-76. 被引量:1
-
6杨倩.谈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评价取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1):9-11. 被引量:1
-
7庞国华.实验性装饰立体造型的设计形式[J].装饰,2009(4):139-141.
-
8滕艳娇.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J].今日科苑,2009(18):162-162. 被引量:5
-
9郭瑞芳.从归隐江湖到追求舒展人生——论魏晋、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精神内核[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48-50. 被引量:3
-
10张维新.《淮南子》的生态自然观及其现代启示[J].前沿,2010(9):163-16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3
-
1温波.论差异性社会的文化矛盾及其解决[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1(4):179-183. 被引量:1
-
2高健,左守秋,王鑫.解读“天人合一”思想的时代价值[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44-45.
-
3刘兵兵.活字印刷形式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2,33(8):27-30.
-
4高旭.论《淮南子》林业思想及其生态意蕴[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20-25. 被引量:2
-
5李金早.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编导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5):196-199. 被引量:1
-
6李金早,孙玉良.文化的生活维度在当代奥运会开幕式编导中的功能诠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8):50-54.
-
7黄健,许峰.健身气功的理论基础与基本体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7):4-7. 被引量:4
-
8单长涛.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淮南子》生态思想研究述评[J].鄱阳湖学刊,2015(1):59-66.
-
9李金早.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编导的理论逻辑及启示[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14(5):115-118.
-
10李小娟.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体育艺术文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7,38(6):5-8. 被引量:1
-
1黄楠森.对主体性哲学的全面分析和批判──读《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6):14-17.
-
2朴金波.论西田的“纯粹经验”[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34(3):88-92. 被引量:1
-
3在工作中寻找快乐[J].健康必读(健康新语),2013(7):1-1.
-
4刁生虎.庄子物化论及其影响[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16-21. 被引量:3
-
5杨源.东方认识论的特征——以西田几多郎为例[J].魅力中国,2009(19):68-69.
-
6杨源.东方认识论的特征——以西田几多郎为例[J].魅力中国,2009,0(A06):20-21.
-
7赵庙祥.从《心经》看佛教哲学建构的根本依据和逻辑理路[J].泰山学院学报,2008,30(4):70-74.
-
8董学文,温玉林.如何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误区评析[J].学习与探索,2015(9):122-128. 被引量:1
-
9丁翔.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整体性思想方式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3):22-22.
-
10钱箭星,肖巍.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循环经济引申[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4):94-101.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