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亲的基因印迹作用
出处
《科学(中文版)》
1991年第2期9-16,共8页
Scientific American
-
1高敏芝,赵晓明,张慧琴.表观遗传学与女性生殖及辅助生殖技术[J].生殖医学杂志,2009,18(1):61-66. 被引量:5
-
2胡春秀,李力.基因印迹与胚胎生长发育[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8):810-812. 被引量:9
-
3严永旭,胡卫华.Igf2/H19印迹基因在辅助生殖技术(ART)早期胚胎中的作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22(8):6-8. 被引量:1
-
4沈文洁,邢福祺,孔令红.基因印迹与胚胎发育及辅助生殖[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5,24(2):57-60. 被引量:4
-
5王延伟,王延华,李建远.孤雌生殖和孤雌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8,27(5):286-289. 被引量:2
-
6张丹,徐谷峰,黄荷凤.辅助生殖技术与基因印迹异常[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30(4):282-286. 被引量:1
-
7宋杰,胡雅洁,刘龙丁.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研究[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5,38(3):256-260. 被引量:3
-
8刘雪霞,李建远.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后核重编程研究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8,27(6):346-348. 被引量:2
-
9胡春秀,李力,韩凌霄,孔祥玲,赵彬,章容.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印迹基因H19表达异常[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23(5):503-506. 被引量:1
-
10第四届国际肿瘤表观遗传学会议通知[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41(8):632-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