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年第6期33-33,共1页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25
-
1胡亚军.高校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衡阳师专学报,2002,23(4):142-144. 被引量:7
-
2付八军.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相关性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3):12-16. 被引量:26
-
3袁婷婷.布莱尔的高等教育宣言受到质疑[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7):92-92. 被引量:3
-
4李正风,等.赛博空间与社会变革[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5).
-
5[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102.
-
6郑也夫.轿车文明批判[N].光明日报,1994—08—09.
-
7[美]理查德·瑞吉斯特 王如松 胡聃 译.生态城市—建设与自然平衡的人居环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8何传启.世界现代化研究的三次浪潮[EB/OL].http://www.china.com.cn,2003-08-07.
-
9廖晓义.绿色消费的报告[EB/OL].http://www.gvbchina.org,2001.
-
10[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倪梁康 张庭国 译.生活世界现象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二级引证文献9
-
1于文宏.学习型组织与图书馆员继续教育[J].西藏教育,2010(7):58-59.
-
2陶锋,包伊玲.宁波城市生活空间形态变迁的图式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5(4):127-130. 被引量:2
-
3姜玉培,甄峰.信息通信技术对城市居民生活空间的影响及规划策略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8,33(6):88-93. 被引量:11
-
4史培沛,曾旭东,马亮.高密度人居环境下的网络动态空间模式初探[J].福建建筑,2015(2):18-21.
-
5刘明华,王立.空间重构视角下的城市生活空间体系[J].现代城市研究,2015,30(7):107-112. 被引量:4
-
6张杨,史斌.丘陵山地乡村聚落的空间图式研究——以川东地区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0,38(7):72-78. 被引量:3
-
7田泽升,程莉,文传浩.城市生活空间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水平测度研究--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4(5):24-29.
-
8牛强,朱玉蓉,姜祎笑,伍磊,顾重泰.城市活动的线上线下化趋势、特征和对城市的影响[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2):45-54. 被引量:15
-
9牛强,陈树林,伍磊.基于手机App使用大数据的居民线上生活空间结构初探——以武汉市都市发展区为例[J].地理研究,2024,43(4):966-984.
-
1郑敬斌,赵欣.中小学礼仪教育系统化略论[J].中国德育,2017,12(3):33-36. 被引量:2
-
2赵晓风.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82-82. 被引量:2
-
3郝梦祥,傅履安.教育科学的研究不容忽视[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7,20(1):41-42.
-
4李海燕,郜宗茂,王永斌.对高校创业教育系统化实现途径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127-128. 被引量:1
-
5黄荣华.为什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化、课程化[J].上海教育,2017,0(7):28-28.
-
6王亚民.做到“四个结合”[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1995(Z1):53-54.
-
7刘利民.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0(12):1-1.
-
8海南师范大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
-
9张雪艳.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2):66-70.
-
10沈亚英,严琴英.构建大学生毕业教育体系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09(1):171-17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