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东南部早三叠世印度期远积浊积岩的发现及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东南部早三叠世沉积相讨论甚多,绝大多数意见认为是台地浅海沉积。三叠系浊积岩的报道仅限于南盘江地区。作者首次鉴别出:钦防-莲花-铅山、龙南-信丰、闽东三条北东向印度期浊积岩发育带。上述发现说明我国东南部早三叠世印度期。
作者
朱洪发
秦德余
机构地区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691-693,共3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关键词
三叠纪
印度期
浊积岩
被动边缘
分类号
P534.5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朱洪发,秦德余,刘翠章.
论华南孤峰组和大隆组硅质岩成因、分布规律及其构造机制[J]
.石油实验地质,1989,11(4):341-348.
被引量:33
2
王鸿祯,中国古地理图集,1985年
3
侯方浩,沉积学报,1984年,2卷,4期,22页
4
团体著者,福建省区域地质志,1982年
5
团体著者,江西省区域地质志,1982年
二级参考文献
4
1
罗志立,金以钟,朱夔玉,赵锡奎.试论上扬子地台的峨眉地裂运动[J]地质论评,1988(01).
2
童玉明,周祖勋.鄂东南下二叠统茅口组放射虫硅质岩的成因初探[J]沉积学报,1985(02).
3
侯方浩,黄继祥.南盘江断陷区二、三叠系的火山碎屑浊积岩——一种独特的无海底扇浊流沉积模式[J]沉积学报,1984(04).
4
金若谷.
四川龙门山北段晚二叠世大隆组放射虫岩及其形成环境[J]
.地质论评,1987,34(3):238-248.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32
1
李曙光.
论华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时代——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的原理及应用[J]
.安徽地质,1992(4):13-23.
被引量:13
2
朱洪发,秦德余,陈跃,王恕一,王根华.
苏浙皖交界二叠系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J]
.石油实验地质,1993,15(3):252-261.
被引量:4
3
付伟,周永章,杨志军,何俊国,张澄博,杨海生.
湘中南二叠系孤峰组硅质岩的成因属性及其地球动力学指示意义[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23(4):292-300.
被引量:17
4
吴胜和,冯增昭,何幼斌.
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缺氧环境研究[J]
.沉积学报,1994,12(2):29-36.
被引量:35
5
王东安.
扬子地台晚元古代以来硅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
.地质科学,1994,29(1):41-54.
被引量:38
6
王东安.
硅的生物聚集作用[J]
.地球科学进展,1990(4):19-21.
被引量:1
7
杨玉卿,冯增昭.
华南下二叠统层状硅岩的形成及意义[J]
.岩石学报,1997,13(1):111-120.
被引量:46
8
王汝建,沈高平,KatsuoSashida.
苏皖地区孤峰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古环境意义[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5(5):559-564.
被引量:9
9
杜叶龙,李双应,孔为伦,李红霞.
安徽泾县—南陵地区二叠纪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J]
.地层学杂志,2010,34(4):431-444.
被引量:17
10
李双应,金福全,王道轩,李任伟,孟庆任,杨栋栋.
地层证据——对大别造山带汇聚历史的制约[J]
.地质科学,2011,46(2):288-307.
被引量:4
1
邢凤鸣,徐祥,李志昌.
长江中下游早元古代基底的发现及意义[J]
.科学通报,1993,38(20):1883-1886.
被引量:57
2
Read,JF,曾允孚.
美国阿巴拉契亚寒武—奥陶纪被动边缘演化的控制因素[J]
.国外地质(成都),1992(2):11-26.
3
M.J.Van Bergen,韩林.
东印度尼西亚弧-陆碰撞区地球化学与构造关系及对澳大利亚被动边缘俯冲作用的意义[J]
.海洋地质译丛,1994,0(4):27-36.
4
王文彬.
下扬子区早三叠世风暴沉积及其特征[J]
.地层学杂志,1990,14(2):124-130.
被引量:18
5
郑云钦,吴岐.
福建省早三叠世溪口期岩相古地理与构造活动性质[J]
.福建地质,1992,11(1):33-47.
被引量:4
6
Culot.,R,徐景君.
得克萨斯湾被动边缘及其奥齐塔前寒武系基底深层构造::COCORP...[J]
.国外石油地质,1992(4):38-52.
7
朱占祥,廖远安,潘云唐,饶荣标.
川西高原变质的下三叠统[J]
.地质论评,1989,35(5):409-418.
8
朱洪发,秦德余,陈跃,葛万兴,陈亚中.
江南早三叠世碳酸盐岩台地及其两侧斜坡带沉积特征和含油气性[J]
.沉积学报,1993,11(4):47-55.
被引量:2
9
王文彬,刘泽均.
下扬子盆地早、中三叠世古地理及其演化[J]
.地层学杂志,1992,16(4):282-286.
被引量:2
10
吴绍祖,屈迅,李强.
准噶尔早三叠世古地理及古气候特征[J]
.新疆地质,2000,18(4):339-341.
被引量:6
科学通报
199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