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环境保护与中国粮食经济政策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上世纪未到本纪初期,面对生态环境破坏与一系列严重的空气、水污染事件,许多有识之士为维护生存环境而奔走疾呼,自发地组织起第一次环境保护运动。美国林业局长Gifford Pinchot是该运动的著名领袖,他认为应从人类永久利益角度而非个人或公司角度实施林保护。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及自然资源的加剧掠夺,出现了更为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它再一次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在西方出现了更具声势的和经二次环境保护运动。许多学者对自然环境的价值进行了理性思考,其中美国生物学家Rachel Carson发表的《Silent Spring(1962)》,使很多人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直接促成了第三次环境 保护运动。70年代美国学者率先发起了“社会指标运动”,所提出的建立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生活、文化等等各项指标在内的新的社会价值体系主张,得到了很多单位与个人的认可,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进入80年代,环保运动则主要是已从当初的个人关注、非权力影响发展为各种组织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的作用。1983年,联合国则提出了“综合发展观”,即把发展看作是以民族、历史、环境、资源在自身折基础上,包括经济增长、社会转型、自然协调、生态平衡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发展过程等,无间探讨新的发展观所作的富有成效探索。它们都反映出人类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环境的优美、生态的平衡的新思路。
作者 胡学君
出处 《粮食经济研究》 2001年第4期3-7,共5页 Food Economics Research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