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深圳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深圳经过13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由一个人口 30多万、工农业总产值仅1.75亿元的边陲城镇发展成为一座拥有近300万人口、工农业总产值达400多亿元的现代化都市。在深圳社会经济超高速、超常规发展的同时,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却严重滞后,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要素,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经济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制约,人们始终将水利作为一种福利事业对待,不承认水是商品,实行政府一揽子包下来的办法办水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体制的建立,传统的水利建设与管理模式弊端日趋明显,水利必须与市场接轨。 在特区建设的第一个十年间,深圳经济的发展每年都以40%的速度增长,早已突破了原计划1990年人口 70万、工农业总产值60亿的发展规模,引起了用水的急剧增加。这期间,全市用水量平均每年递增46%,10年增长了43倍,其中1990年全市缺水达2.98亿立方米。1991年深圳缺水更加严重,当时特区日需水最低限额为60万吨,实际供水能力仅为50万吨。到8月份,日实际供水下降到35万吨。
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5-26,共2页
Special Zone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