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治未病”与经穴阳性反应物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治未病” ,即强调“防患于未然” ,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经穴阳性反应物 ,是人们在患病时 ,通过经络与腧穴在体表出现的压痛、酸楚、皮色及寒温感觉的变化 ,以及肌肤的凹陷凸起或穴位所呈现出的大小不等、质地不一、形态多样的硬结等 ,根据这些不同的现象来分析 ,以推断和治疗有关脏腑的疾病。
作者
吴文君
机构地区
浙江省丽水市卫校
出处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2,共2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治未病
经穴阳性反应物
临床应用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36
1
王泽涛,欧阳亮.
背俞穴的临床应用[J]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43-44.
被引量:5
2
袁申元.
穴位微循环灌注定量动态研究[J]
.北京中医,1994,13(5):40-41.
被引量:3
3
赵贤忠.
阑尾穴压痛征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J]
.天津中医,1994,11(3):31-31.
被引量:2
4
周钰,王捷生,沈雪勇,魏建子.
经穴伏安特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J]
.上海针灸杂志,2005,24(3):30-32.
被引量:13
5
赵雪梅.
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相关性研究[J]
.中国针灸,2005,25(3):194-196.
被引量:20
6
唐惕凡,丁果元,刘庆田,向华林.
心经心包经原穴导电量对心气虚证诊断作用的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1995,11(1):41-42.
被引量:16
7
胡春光,刘智慧.
中药通过肝脾平衡法治疗乙肝临床观察及作用原理探讨[J]
.吉林中医药,2006,26(1):15-16.
被引量:4
8
何伟,胡和平,孙国杰,朱兵.
试从体表-内脏相关探讨经穴-脏腑相关的本质[J]
.亚太传统医药,2006,2(6):40-41.
被引量:9
9
张颖,杨颖.
穴位反应在癌症普查及癌症诊断中的意义[J]
.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1):52-53.
被引量:2
10
付亚丽,周俊花.
《黄帝内经》对肝脏病治疗的指导意义[J]
.吉林中医药,2006,26(11):4-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焦一鸣,王放,潘少骅.
谈辨证论治的不足与完善[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1):8-10.
被引量:8
2
张夏毅,张天生,王海军,冀来喜.
穴位病理反应与脏腑经络相关研究概况[J]
.针刺研究,2007,32(5):355-358.
被引量:13
3
余晶,武建华,毛德文,胡振斌,王丽,陈月桥.
治未病理论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中的指导作用[J]
.吉林中医药,2009,29(6):461-462.
4
高骏,刘旭光,余曙光,唐勇,梁繁荣.
关于腧穴“动态性”的初步探讨[J]
.中国针灸,2010,30(8):643-646.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闫变丽,邹斌.
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1):541-542.
被引量:1
2
陈杰,苗广宇,牛松青,王伟,李溪,彭东.
手穴压豆法的应用[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0,31(4):234-236.
3
陈志强,吕立国.
整体辨证、局部辨证与微观辨证——对现代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思考[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2):1126-1127.
被引量:61
4
焦一鸣,王放.
再论辨证论治的不足与完善[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16-17.
被引量:7
5
王放,焦一鸣,汤萍.
谈病证的个性与共性在临床中的运用[J]
.中医药学报,2009,37(3):4-6.
被引量:4
6
王放,焦一鸣,汤萍.
辨证论治的缺陷及其完善思路的研究概况[J]
.光明中医,2010,25(4):740-740.
被引量:2
7
谢晶军,邵晓梅,方剑乔.
针刺对机体痛阈一血压调控的穴位特异性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9):850-852.
被引量:1
8
陈军德.
经络结构及其镇痛作用的机制[J]
.中国针灸,2012,32(6):565-569.
被引量:10
9
王茵萍,蔡红,周静珠,唐青青.
皮部理论与穴位贴敷疗法的相关性[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6):1554-1557.
被引量:70
10
王京喜.
腧穴动态性与“取穴求真”理念临床意义探讨[J]
.北京中医药,2012,31(8):584-586.
被引量:12
1
张河.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J]
.天津中医药,2008,25(3):210-211.
被引量:7
2
刘艳霞.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J]
.中医药导报,2008,14(4):6-7.
被引量:5
3
李金青,杨洪军.
试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226-227.
被引量:7
4
孙谨臣.
善调升降,谨用寒温,妥施补泻[J]
.中国乡村医生,1999,15(5):29-31.
5
贾六金,张才.
察咽喉,辨寒温[J]
.中医药研究,1996(4):46-47.
6
史荣康.
软坚排毒散临床应用举隅[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1):31-31.
7
甘丽丽.
中医治疗急性咽炎的研究近况[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5,0(2):32-36.
被引量:4
8
林航.
浅析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2,0(9):3996-3997.
被引量:3
9
吕晓英,任河泉.
银蝉汤治疗皮肤瘙痒症59例临床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2):21-22.
10
李淑雯.
治咳药对琐谈[J]
.甘肃中医,2005,18(1):41-42.
被引量:1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