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中生代以来北黄海地区应力场的变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北黄海位于庙岛列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之间,海域及其周围地区,广泛发育李四光称之为泰山向(NEE)和大义山向(NNW)以及NNE向和NWW向断裂。本文主要论述了前两组断裂在中生代以来发生的两次大的地质变动,第一次在中生代末(约75Ma),挤压力方向由NNW转为NWW向;第二次发生于第三纪初(即45Ma),挤压力方向由NWW转向NEE向,造成了大量NEE向断陷。
作者
张保民
刘树民
薛方建
机构地区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系
能源工业部渤油石油公司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94-601,共8页
关键词
中生代
黄海地区
应力场
分类号
P736.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6
1
郭振一,地质论评,1985年,31卷,2期
2
张用夏,第二届全国中新生代构造地质讨论会论文集,1982年
3
黄大华,石油地质文集.构造,1981年
4
张永鸿,石油地质文集.构造,1981年
5
任纪舜,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1980年
6
何永年,组织与显微构造,1980年
同被引文献
5
1
李曙光,S. R. Hart,郑双根,郭安林,刘德良,张国伟.
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J]
.中国科学(B辑),1989(3):312-319.
被引量:168
2
支霞臣.
山东蓬莱、临朐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痕量元素和岩石成因[J]
.地质论评,1990,36(5):385-393.
被引量:9
3
丁梦麟,裴静娴.山东蓬莱等地第四纪玄武岩的热发光年龄[J]地质科学,1984(01).
4
丁国瑜,李永善.我国地震活动与地壳现代破裂网络[J]地质学报,1979(01).
5
冯希杰.
中国大陆第四纪地壳运动时程[J]
.地质论评,1992,38(3):210-21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杜国云.
威海-蓬莱断裂带地质特征与胶东新构造运动区划[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1(2):60-64.
被引量:6
2
胡受奚,赵一英,徐兵,卢冰.
山东的地体构造与金的区域成矿规律[J]
.黄金科技动态,1992(5):12-14.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胡受奚.
有关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岩浆作用演化问题沉思录[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2,17(S1):40-46.
被引量:2
2
胡受奚,赵乙英,卢冰,徐兵.
胶北地体金矿富集的构造环境[J]
.地质找矿论丛,1993,8(1):1-10.
被引量:14
3
张竹如,陈世桢,贾小瑛,聂爱国.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J]
.贵州工学院学报,1994,23(3):11-13.
4
胡受奚,郭继春,叶瑛.
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与地球动力学的关系[J]
.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94(3):1-16.
被引量:7
5
杜国云,王庆,孙祝友.
新构造分异的地学信息分析——以山东半岛北部为例[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30(1):114-119.
被引量:9
6
聂爱国.
胶莱盆地含金性研究[J]
.地质与勘探,1997,33(3):29-32.
被引量:4
7
聂爱国,张竹如,陈世桢,贾小瑛.
胶莱盆地一种新金矿类型——蓬家夼式金矿床研究[J]
.地质地球化学,1999,27(4):83-86.
被引量:17
8
王金城,金秉福,刘忠诚,孔庆祥.
山东蓬莱玄武岩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对鲁东地块地幔演化的指示意义[J]
.世界地质,2013,32(4):783-792.
被引量:5
9
杜国云.
胶东半岛新构造东西分异的水系特征统计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3):407-412.
被引量:13
10
胡受奚,叶瑛,刘红樱.
地体构造对金区域成矿的重要意义[J]
.黄金地质,2001,7(4):1-8.
被引量:8
1
韩守琪.
黄海地区地震活动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8,19(5):38-42.
被引量:1
2
唐燕娟.
下扬子黄海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J]
.地震研究,1998,21(2):179-184.
3
郑光膺.
论黄海地区第四系划分的若干标志[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0,10(1):61-69.
被引量:1
4
李乃胜.
黄海三大盆地的构造演化[J]
.海洋与湖沼,1995,26(4):355-362.
被引量:30
5
刘长海,陈宇卫,刘义高.
华东地区中强地震与太阳黑子数时间变化的呼应[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3,24(5):57-59.
被引量:10
6
涂广红,江为为,朱东英,徐亚.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黄海地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分布的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2):398-406.
被引量:10
7
姚伯初.
黄海海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油气资源潜力[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26(2):85-93.
被引量:10
8
赵金花,刘希强,陆汉鹏,季爱东,李霞.
山东地区震源参数应力降的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5,26(1):13-17.
被引量:2
9
胥颐,李志伟,Kim Kwanghee,郝天珧,刘劲松.
黄海的地壳速度结构与中朝-扬子块体拼合边界[J]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3):646-652.
被引量:22
10
万天丰,郝天珧.
黄海新生代构造及油气勘探前景[J]
.现代地质,2009,23(3):385-393.
被引量:18
海洋学报
198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