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超微颗粒的性能表征
被引量:
7
Propert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perfine Particl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粒度测量、团聚态表征以及氧化和水解程度评价其 3方面总结了超微颗粒的性能和表征方法。
作者
胡荣泽
机构地区
钢铁研究总院
出处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1年第4期21-23,共3页
China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超微颗粒
性能
表征
粒度测量
团聚态
水解
氧化
分类号
TB44 [一般工业技术]
TF122.1 [冶金工程—粉末冶金]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78
参考文献
8
1
胡荣泽,张伟达,赵向荣,崔玉梅,张敏琴.
超细颗粒的一次粒度测量[J]
.高技术通讯,1991,1(9):11-13.
被引量:1
2
陈名浩 沈茹美.氮碳化合物超细粒中氧的状态分析[J].钢铁研究学报,1993,(1):45-45.
3
胡荣泽,赵向荣,施建光.
用激光衍射法测量超细颗粒团聚结构的分维[J]
.金属功能材料,1994,1(6):23-24.
被引量:1
4
刘森英 胡荣泽.Cun原子团的电离能及电子亲合能[J].J Mater Sci Technol,1994,10:71-71.
5
刘森英 胡荣泽 等.Cu4原子团的几何和电子结构[J].Proceedings '96 China-Japan Symposium on Particuology,1996,:469-474.
6
胡荣泽,刘森英.
颗粒的表面粗糙度[J]
.粉体技术,1998,4(3):1-3.
被引量:7
7
胡荣泽,赵向荣,刘森英.
一种粉末颗粒形状的对称谱法描述[J]
.粉末冶金工业,1999,9(1):15-18.
被引量:1
8
胡荣泽.穆斯堡尔谱法对超微铁粉的粒度测量.中国颗粒学会'99年会论文集[M].,1999.672.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胡荣泽.粒度分析提高班讲义[M].湖南汉寿县,1985.74-101.
2
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18-166.
3
胡荣泽.粒度分析提高班讲义[J].湖南汉寿县,1985,:74-101.
4
Luerkens D W. Beddow J K. Vetter A F. Powder Technology, 1982,31. 209.
5
胡荣泽.颗粒测试通讯,1992,6(1).
6
Kaye B H.in Partilce Characterization Technology.Beddow J K de.CRC Press,Florida,1984:81.
7
Avkir D,Pfeifor P.Nouveau Journal De Chime,1983,7:71.
共引文献
6
1
刘瑜,夏唐代.
砂土颗粒粗糙度对剪切波速影响的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11,33(2):285-290.
被引量:14
2
庞维强,樊学忠.
团聚硼颗粒表面粗糙度和粒径分布对富燃料推进剂药浆流变性能的影响[J]
.含能材料,2011,19(1):46-49.
被引量:4
3
高金翎.
砂土抗剪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分析[J]
.科教文汇,2013(33):110-115.
被引量:3
4
蒋明镜,奚邦禄,李立青,戴永生.
模拟月壤微观结构形态的定量化研究新方法[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8):1123-1128.
被引量:1
5
刘清霞,李国强,李景海,翟国亮,靳正轩,邓忠.
微灌砂过滤器石英砂滤料颗粒粗糙度参数测算与分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0(1):13-16.
被引量:4
6
张仙梅,何振全,苏中晓,孟繁荣,卢昌艾,盖国胜,黄朝晖.
机械活化对钾长石颗粒表面特征的影响[J]
.中国粉体技术,2023,29(3):145-15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6
1
刘清秉,项伟,M.Budhu,崔德山.
砂土颗粒形状量化及其对力学指标的影响分析[J]
.岩土力学,2011,32(S1):190-197.
被引量:85
2
章萍,黄勇理.
基于显微观测及图像处理的颗粒检测综述[J]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4,12(2):3-6.
被引量:5
3
黄武光,唐继坤.
人参天麻胶囊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实验[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26(2):162-163.
被引量:10
4
应杏秋,朱心强.
超微颗粒毒性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5,32(1):6-10.
被引量:17
5
王文生.
多层陶瓷电容器Ni内电极研究进展[J]
.电子元件与材料,1994,13(1):7-11.
被引量:11
6
李懋强.
湿化学法合成陶瓷粉料的原理和方法[J]
.硅酸盐学报,1994,22(1):85-91.
被引量:75
7
向晓东.
电凝交理论及在除尘应用中的新进展[J]
.通风除尘,1994,13(4):28-31.
被引量:16
8
蔡丹云,郑水华,樊建人,岑可法.
质量浓度比对气固两相圆湍射流影响的实验研究[J]
.动力工程,2005,25(3):408-411.
被引量:2
9
相宏伟,钟炳,彭少逸.
超临界流体干燥理论、技术及应用[J]
.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13(2):38-42.
被引量:24
10
杨金龙,吴建,黄勇,谢志鹏.
陶瓷粉末颗粒尺寸测试、表征及分散(三)陶瓷粉末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及分散评价[J]
.硅酸盐通报,1995,14(5):67-77.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7
1
王春梅,张军营,周英彪,郑楚光,赵永椿.
煤燃烧超细颗粒物生成和控制的实验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25(6):1053-1056.
被引量:6
2
甘露双,孙磊,王多,朱强辉,于海玲,金元哲.
人参细粉与超微颗粒的急性毒性实验——半数致死量(LD_(50))与最大耐受量(MTD)的测定[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0-21.
被引量:8
3
孙德帅,郭庆杰,司崇殿.
气体射流作用下燃煤可吸入颗粒的团聚[J]
.过程工程学报,2009,9(3):437-440.
被引量:18
4
叶涛,江斌.
球磨与搅拌磨粉磨矿渣粉的微观形貌特性[J]
.中国粉体技术,2014,20(1):63-66.
被引量:3
5
石玉光,廖青.
超细金属镍粉的低温液相还原法制备[J]
.江苏冶金,2003,31(3):11-13.
被引量:11
6
周素红,陈萦.
LA-920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应用[J]
.现代科学仪器,2003,20(5):49-51.
被引量:7
7
张宇,刘家祥.
颗粒分散[J]
.材料导报,2003,17(F09):158-161.
被引量:26
二级引证文献
78
1
王志浩,邵涛,邹彬,邓诗涵.
室内相对湿度对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S02):93-98.
被引量:2
2
刘攀,何北海,赵丽红.
粒径分级对涂布级高岭土黏度的影响[J]
.造纸科学与技术,2008,27(1):30-33.
被引量:1
3
刘娟,张振忠,赵芳霞.
利用镀Ni废水制备超细Ni粉[J]
.化工环保,2010,30(3):238-241.
被引量:1
4
龚晓钟,汤皎宁.
联氨还原法制备金属Co纳米微粒[J]
.广州化工,2004,32(2):28-31.
被引量:4
5
张新霓,陈友强,陈沙鸥,李延强,周丽坤.
粘度计法测定α-Al_2O_3水悬浮体系的最佳分散剂质量分数[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3):33-36.
6
杨粉荣,文洪杰,钟勤.
几种粒度测定方法的比较[J]
.物理测试,2005,23(5):36-39.
被引量:13
7
杨粉荣,文洪杰,钟勤.
陶瓷粉体特性及激光粒度分析中若干影响因素[J]
.物理测试,2006,24(1):13-15.
被引量:4
8
国秋菊,郑少华,陶文宏.
纳米SiO_2和MgO在润滑油中的抗磨减摩性[J]
.润滑与密封,2006,31(5):44-46.
被引量:9
9
张燕,李凯琦.
茂名水洗高岭土降粘技术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1):69-72.
被引量:2
10
牛永效,王毅,王恩德,付建飞.
纳米SiO_2在水性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研究[J]
.中国粉体技术,2006,12(3):1-3.
被引量:7
1
武玺旺,肖建中,夏风,胡永刚,彭周.
碳纳米管的分散方法与分散机理[J]
.材料导报,2011,25(9):16-19.
被引量:37
2
胡荣泽.
超微颗粒的研究动向[J]
.粉末冶金工业,1998,8(5):13-16.
被引量:7
3
非团聚态二钼酸铵的生产工艺[J]
.中国钼业,2007,31(2):27-27.
4
李冷.
超微颗粒──物质的新状态[J]
.国外金属矿选矿,1999,36(6):14-17.
5
尹辉,梁金生,汤庆国,梁广川,王丽娟,李国胜.
海泡石显微结构对涂层材料隔热性能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2005,34(3):519-524.
被引量:10
6
赵兴中,李星国,胡镇华,崔崑.
TiN超微颗粒的合成研究[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23(12):47-50.
被引量:5
7
李巨光,王树林.
超微颗粒与应力释放[J]
.粉体技术,1998,4(3):5-7.
被引量:1
8
罗建海,王林,孙院军,厉学武,王仙琴.
稀土化合物对二钼酸铵性能的影响[J]
.中国钼业,2014,38(5):55-56.
9
张立,刘刚,杨贵彬,陈述,黄伯云,张传福.
胶状碳包覆前驱体工艺制备超细、纳米碳化钨粉的研究[J]
.中国钨业,2005,20(6):23-26.
被引量:4
10
胡荣泽,赵向荣,施建光.
用激光衍射法测量超细颗粒团聚结构的分维[J]
.金属功能材料,1994,1(6):23-24.
被引量:1
中国粉体技术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