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褐稻虱和纹枯病复合防治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经1987~1990年盆栽、小区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褐稻虱和纹枯病对水稻孕穗期复合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和结实率的降低。建立了复合为害产量损失预测式=0.08699+0.243521x_1+0.206998x_2。并将该预测式于1988~1989年进行了大田检验,结果经卡平方分析表明,符合大田实际褐稻虱和纹枯病复合为害产量损失,适用于预测。不同生育期水稻受害损失试验结果表明幼穗形成期至灌浆期受害,水稻产量均受到严重影响。在褐稻虱和纹枯病复合为害允许损失水平为3~5%时,防治指标定为:2~3龄若虫5~8头/丛,纹枯病病株率10~15%。
出处 《昆虫知识》 CSCD 1991年第4期193-196,共4页 Entomological Knowledg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8

  • 1吴和生,李瑛,范凤山,邹德良,崔世庆,常春,顾生权.褐飞虱协同纹枯病发生的观察[J].植物保护,1994,20(1):21-22. 被引量:1
  • 2范仰东,鲁程远,苏立同.水稻分蘖期二化螟的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J]昆虫知识,1988(01).
  • 3张国安.水稻三化螟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6(01).
  • 4洪银山,魏希保,吴有为,何望海.褐稻虱为害损失率与防治指标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1985(04).
  • 5首章北,龚慧青.稻飞虱为害损失率测定的研究[J]昆虫知识,1985(06).
  • 6彭洪江,唐地元.水稻纹枯病产量损失及经济阈值的探讨[J]植物保护,1985(02).
  • 7赵白鸽,申效诚,张桂芬,薛俊杰.稻纵卷叶螟危害损失调查及其与稻瘟病的交互影响[J]植物保护,1987(06).
  • 8李典谟,王景明.确定动态经济阈值的微计算机模型[J]生态学报,1986(01).
  • 9吴样孙,陈一壮,蒙信满,郭建夫,袁红旭.水稻纹枯病抗性反应中主要防御酶的活性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5):327-330. 被引量:24
  • 10何月平,陈利,陈建明,陈列忠,张珏锋.吡蚜酮对水稻褐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0,24(6):635-640.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