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
2
Comparison between Two Methods of measuring Inhaled Granule in the Ai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测定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两种仪器 :TEOM系列 1 40 0A微量振荡天平法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与MP1 0 1M β射线法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进行了对比 ,并且给出了对比结果 :β射线法与微量振荡天平法测量结果具有较强相关性 。
作者
肖亮
机构地区
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出处
《现代计量测试》
2001年第4期44-47,共4页
Modern Measurement and Test
关键词
空气
可吸入颗粒物
微量振荡天平
测定方法
Β射线法
大气污染
分类号
X8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1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M].国家环保局,1986..
2
程胜高.《环境统计学》[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
同被引文献
12
1
向理平.
青海省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J]
.青海环境,1991,0(1):9-13.
被引量:3
2
张展毅,李丰果,杨冠玲,李仪芳,曾凡进,曾立民.
大气颗粒物浓度自动监测仪器的研制及性能比对测试[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6):767-773.
被引量:20
3
陆钒,刘建国,陆亦怀,詹锴,王亚萍,陈军.
基于振荡天平技术的大气颗粒物PM10浓度连续监测系统设计[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7,2(5):361-365.
被引量:18
4
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S].
5
张盛华.
美国RP公司微量振荡天平测尘仪与法国ESA公司MP101Mβ射线测尘仪的比较[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8(1):34-36.
被引量:4
6
张晶,朱一川,周文刚.
光散射法在室内环境PM10检测中的应用及测尘仪器最新进展[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3):267-269.
被引量:12
7
陈瑜,符春,邝俊侠.
BAM-1020型β-射线自动测尘仪校准的不确定度评定[J]
.广州化工,2010,38(3):146-147.
被引量:2
8
尤小娟.
浅谈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器的故障分析及排除[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1(1):41-42.
被引量:3
9
裴成磊,黄祖照,刘叶新,邝俊侠,梁永健.
β射线吸收法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建设及维护[J]
.现代科学仪器,2014,31(1):149-152.
被引量:2
10
于哲,农永光,郭炜,赵文峰,胡刚.
Beta射线技术在颗粒物中的应用研究[J]
.价值工程,2014,33(27):228-22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区藏器,何振江.
可吸入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研究进展[J]
.广州环境科学,2010,25(4):18-20.
被引量:9
2
韩福财,徐珣.
青海省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常见故障与排除[J]
.青海环境,2015,25(2):87-8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崔延青,王春迎,尚永昌.
大气细粒子(PM_(2.5))监测技术进展[J]
.中国环保产业,2012(4):8-13.
被引量:36
2
王华,鲁绍伟,李少宁,潘青华,张玉平.
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基本特征、监测方法及森林调控功能[J]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3):869-877.
被引量:36
3
冯健儿,韩鹏.
基于滤膜称重法的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仪[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7):94-97.
被引量:8
4
张棚,刘路路,魏计林,李传亮,邱选兵,孟慧艳.
基于C8051F340的可吸入颗粒检测仪的设计[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4(2):114-115.
被引量:1
5
张棚,刘路路,李传亮,邱选兵,魏计林.
基于Mie散射的可吸入颗粒检测仪的设计[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34(8):2298-2302.
被引量:4
6
王登山,赵建会,张金明,韩媛媛.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监测方法的探究[J]
.洁净与空调技术,2015(1):111-114.
被引量:5
7
范扬,王少康,连大帅,翟修文,倪倩,西热措姆,沈孝兵.
我国PM2.5质量浓度测定研究进展[J]
.预防医学论坛,2015,21(9):697-699.
被引量:9
8
曾起亮.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异常处理及运行的质控管理[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6):281-282.
被引量:1
9
屈海燕,赵懿桓,陆秀君.
植物消减PM_(2.5)等大气颗粒物的试验研究方法综述[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5):15-21.
被引量:3
10
徐淑升,武江越,倪志鑫,赵东蕾,张保学.
微小污染物的监测和管控——以海洋微塑料为例[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39(1):60-64.
1
朱旭,王洋.
PM2.5监测技术要点及意义[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0):120-121.
被引量:2
2
张超.
PM_(2.5)监测方法概述[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0(5):116-116.
被引量:2
3
汪雨,刘聪,陈舜琮.
PM_(2.5)监测方法的讨论[J]
.安全,2014,35(4):33-34.
被引量:1
4
冯进.
PM2.5监测技术的发展及测量数据准确性的保障[J]
.计量与测试技术,2014,41(2):52-54.
被引量:26
5
张承中,丁超,周变红,陶李,刘立忠.
西安市冬、夏两季PM_(2.5)中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分析[J]
.环境工程学报,2013,7(4):1477-1481.
被引量:20
6
张元茂,郑叶飞.
β射线衰减法与微量振荡天平法测定PM_(10)的比较[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14(4):21-23.
被引量:24
7
杨灿.
PM10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故障维修[J]
.分析仪器,2011(4):99-102.
8
李海军,赵越,魏强,姜南.
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与微量振荡天平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量比较[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9,4(4):315-320.
被引量:4
9
张爱亮,刘悦.
基于振荡天平技术的大气颗粒物监测系统校准方法的讨论[J]
.上海计量测试,2008,35(5):20-22.
被引量:4
10
张庆冬,陈晓珊,赵东风.
PM_(2.5)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广东化工,2014,41(7):93-94.
被引量:5
现代计量测试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