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山门站编组场尾部制动停车方案的探讨
出处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00年第3期14-17,27,共5页
Retarders & Speed Control Technology
-
1李光全.驼峰套解提能的计算方法及最有利套解车数的选择[J].铁道运输与经济,1989,11(8):20-22.
-
2王继廉,赵文英.杭州艮山门站减速顶的维修和大修[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00(4):28-31.
-
3徐建初.货票传递器的改进[J].铁道货运,1994,12(4):51-52.
-
4童俊.驼峰全顶运营效果浅析——艮山门站驼峰全顶运营十年回顾[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1992(3):23-25. 被引量:1
-
5陈文芳.编组站驼峰解体作业撞车原因分析及对策[J].铁道技术监督,2007,35(2):29-30.
-
6杨鸿烈.艮山门站驼峰全顶自动化调速系统的运营实践的探讨[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1991(2):25-27.
-
7王小东,谢金虎,崔炳谋,刘勇.驼峰解体作业中自动提钩机制的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8,17(4):5-8. 被引量:3
-
8徐志胜.铁路驼峰解体作业潜在危险性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6,31(3):292-295.
-
9杨鸿烈.艮山门站驼峰全顶自动化调速系统十年的运营实践和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0,12(11):27-28.
-
10杭锅首台大型盾构机制成[J].机械工程师,2008(11):156-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