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机电新产品导报》
2001年第7期148-151,共4页
Machinery & Electrical New Products Guide
同被引文献11
-
1李仁真,何焰.国际金融法界说[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3):94-100. 被引量:5
-
2李仁真.论国际金融法的概念和体系[J].中国法学,1999(1):136-141. 被引量:10
-
3徐崇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条件的利益分析和法律性质[J].中国法学,1999(5):111-120. 被引量:14
-
4饶戈平,黄瑶.论全球化进程与国际组织的互动关系[J].法学评论,2002,20(2):3-13. 被引量:33
-
5白钦先.金融全球化——一把双刃剑[J].求是,2001(1):57-58. 被引量:26
-
6David Llewellyn,"The Evolution of the British Financial System,"Gillbert Lectures on Banking,London:Institute of Bankers,1985.
-
7David Llewellyn,"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U.R Financial System,"Theree Banks Review 145,March,1985.
-
8李仁真.《论巴塞尔协议的原则架构与性质》.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论丛》(第2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版,第343-363页.
-
9李文泓.国际金融监管理念与监管方式的转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1(6):53-57. 被引量:28
-
10中国金融制度:创新趋势与发展前景——“21世纪中国金融制度创新与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J].财贸经济,2001,22(11):77-8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5
-
1衣淑玲.论中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J].社科纵横,2005,20(1):91-92. 被引量:1
-
2郭同峰.论我国金融业的创新与监管[J].理论探讨,2005(2):50-52. 被引量:4
-
3刘丰.论金融创新对国际金融法的影响[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5):119-120. 被引量:5
-
4虞汪日.论全球化背景下外资银行审慎监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3):101-104. 被引量:3
-
5赵旭.浅议当代国际金融法的缺陷[J].法制与社会,2008(28).
-
6韩启东.论法律缺陷与金融风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2):63-65. 被引量:3
-
7裴国铭.论以完善法律等手段调控我国金融风险[J].水利经济,2008,26(3):71-74.
-
8许华伟.金融监管三方会谈中法律部门的角色定位[J].南方金融,2008(11):37-38.
-
9刘冰.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开放和完善[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1):125-128. 被引量:5
-
10张细松.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防范——基于国际金融法视角的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2):64-68. 被引量:6
-
1夏立强.试谈新形势下邮政储蓄业务的经营策略[J].江西通信科技,1998(1):40-41.
-
2沈仕青.入世对广州市金融业的影响与对策[J].广东经济,2000(2):26-27.
-
3张勇,刘健钧.入世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投资(中英文),2000(8):14-17.
-
4周钟.面临WTO的中国银行业及其应对之策[J].中外企业文化,2000(11):25-27.
-
5陈芳.河北省邮政储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金融,2002(5):49-50.
-
6张力生,左锦平.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金融,2000(10):19-20.
-
7严文兵.面对WTO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策略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0(1):28-32. 被引量:3
-
8吴君梅.加入WTO与我国商业银行[J].河北金融,2000(12):10-11.
-
9孙玉德,凌万马.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城市金融论坛,2000(6):22-27. 被引量:13
-
10林丹虹.加入WTO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J].发展研究,2001,18(10):1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