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油气储层裂缝扩展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油井暴性水淹是裂缝性砂岩油田开发的普遍特征,这主要是开发过程中注水引起裂缝失稳扩展所致.本文根据砂岩储层的物理力学特征运用断裂力学理论,给出了储层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开发过程中储层裂缝失稳扩展的判据、裂纹扩展方向。对于合理确定注水压力及井网的合理布置,防治水窜及暴性水淹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
刘建军
刘先贵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出处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3期118-122,共5页
Engineering Mechanics
关键词
断裂力学
应力强度因子
裂缝扩展
流固耦合
油田开发
油气储层
动力学模型
分类号
TE3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8
参考文献
3
1
王水林,葛修润,章光.
受压状态下裂纹扩展的数值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6):671-675.
被引量:26
2
朱珍德,胡定.
裂隙水压力对岩体强度的影响[J]
.岩土力学,2000,21(1):64-67.
被引量:77
3
杨太华.水-裂隙岩体相互作用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M].同济大学,1995..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杨晓翔,范家齐,匡震邦.
求解混合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围线积分法[J]
.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1996,13(1):84-89.
被引量:23
2
周维垣,杨若琼,剡公瑞.
流形元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15(3):211-218.
被引量:38
3
陈卫忠.节理岩体损伤断裂时效机理及其工程应用(博士学位论文)[M].武汉: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1997..
4
陈卫忠,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
5
Shen B,Int J Rock Mech Min Sci Geomech Abstr,1993年,30卷,7期,861页
6
Zienkiewicz O C,Int J Numer Methods Eng,1987年,24卷,237页
7
裴觉民.
数值流形方法与非连续变形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16(3):279-292.
被引量:67
8
王芝银,王思敬,杨志法.
岩石大变形分析的流形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16(5):399-404.
被引量:55
9
王水林,葛修润.
流形元方法在模拟裂纹扩展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16(5):405-410.
被引量:116
10
黄达,裴向军,张志刚,张永兴.
某公路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J]
.山地学报,2008,26(6):721-726.
被引量:30
共引文献
100
1
董振兴,李勇,朱维申,蔡卫兵,徐翔.
水压作用含贯穿裂隙类岩石试件力学性能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0,0(1):64-72.
被引量:5
2
谷拴成,邹仁华.
燕子垭高边坡危岩加固及稳定性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z1):4498-4501.
被引量:2
3
朱珍德,邢福东,王思敬,徐卫亚.
地下水对泥板岩强度软化的损伤力学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z2):4739-4743.
被引量:43
4
魏来,唐红梅.
岩质边坡结构面的水力劈裂效应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5):986-989.
被引量:5
5
欧阳振华,齐庆新,张寅,魏向志,赵善坤.
水压致裂预防冲击地压的机理与试验[J]
.煤炭学报,2011,36(S2):321-325.
被引量:51
6
齐庆新,毛德兵,王永秀.
冲击地压的非线性非连续特征[J]
.岩土力学,2003,24(S2):575-579.
被引量:14
7
赵程,鲍冲,松田浩,赵春风,田加深.
数字图像技术在节理岩体裂纹扩展试验中的应用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15,37(5):944-951.
被引量:41
8
徐栋栋,郑宏,杨永涛,邬爱清.
多裂纹扩展的数值流形法[J]
.力学学报,2015,47(3):471-481.
被引量:17
9
朱珍德,张勇,徐卫亚,邢福东,王思敬.
高围压高水压条件下大理岩断口微观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44-51.
被引量:45
10
朱珍德,张勇,王春娟.
大理岩脆-延性转换的微观机理研究[J]
.煤炭学报,2005,30(1):31-35.
被引量:24
同被引文献
21
1
何可,彭辅军,彭冠宇,杨建辉.
某油田含水开发期对裂缝的认识及对策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2004,16(9):85-86.
被引量:3
2
张流,周永胜.
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判别准则[J]
.石油学报,2004,25(4):33-37.
被引量:21
3
李凤杰,王多云,徐旭辉.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365-370.
被引量:175
4
张泓.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J]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11(1):87-92.
被引量:74
5
曾联波,李忠兴,史成恩,王正国,赵继勇,王永康.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J]
.地质学报,2007,81(2):174-180.
被引量:168
6
J贝尔.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7
Yaoming Mi.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crack growth[J].Computational Mechanics Publications,1996.
8
赵军龙.朱广社.低渗透砂岩天然裂缝综合判识技术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30-34.
9
周新桂,张林炎,屈雪峰,李亮,黄臣军.
沿河湾探区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定量预测[J]
.石油学报,2009,30(2):195-200.
被引量:37
10
曾联波,田崇鲁.
构造应力场与低渗透油田开发[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25(3):91-93.
被引量:58
引证文献
2
1
刘洪,张仕强,钟水清,顾军,吕军,邓伟.
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水淹力学机理研究[J]
.钻采工艺,2006,29(4):57-60.
被引量:13
2
谢景彬,龙国清,田昌炳,侯建锋,李军诗,王友净.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动态裂缝成因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以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组为例[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22(3):106-110.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曲文驰,宋考平.
低渗油藏超细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
.油田化学,2015,32(2):198-203.
被引量:10
2
姜晶,李春兰,杨敏.
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裂缝优化研究[J]
.石油钻采工艺,2008,30(4):50-52.
被引量:37
3
张伟华.
水力喷射孔眼内多裂缝压裂增产新工艺探索性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39(17):35-36.
4
陈琳.
对“双高期”油藏注采调整的实践与认识——以王场油田中区南部为例[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4,27(1):52-56.
被引量:1
5
欧阳传湘,刘骜烜,李晓伟.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pH响应型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实验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22(24):54-58.
被引量:4
6
王文环,彭缓缓,李光泉,吕文峰,魏晨吉,秦勇.
大庆低渗透油藏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机理及有效调整对策[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36(5):842-847.
被引量:16
7
纪成,梅海燕,李影,王凌云,贾瑢.
裂缝性油藏耐温耐盐调驱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22(6):91-95.
被引量:3
8
刘敬寿,戴俊生,邹娟,杨海盟,汪必峰,周巨标.
裂缝性储层渗透率张量定量预测方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36(6):1022-1029.
被引量:9
9
赵绘青.
油藏裂缝特征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7):100-100.
10
曹海丽,张祥忠,陈礼.
小油环大气顶油藏高效开发及稳产策略[J]
.特种油气藏,2016,23(3):97-101.
被引量:11
1
张永利,刘建军,曾流芳.
注水开发中储层裂缝失稳扩展的力学机理[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4):546-547.
被引量:1
2
刘建军,刘先贵,曾流芳.
低渗裂缝性储层渗透性能变化的动态模拟[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4):543-545.
被引量:12
3
何可,彭辅军,彭冠宇,杨建辉.
某油田含水开发期对裂缝的认识及对策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2004,16(9):85-86.
被引量:3
4
关超,郭怀玉,谢建军,孟媛,黄斌.
深部调驱技术在跃进二号油田的应用[J]
.青海石油,2011(2):33-37.
被引量:2
5
王富叶,张杨学,牛世忠.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复合射孔注水技术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07,4(3):44-46.
6
王微微,刘雷.
暴性水淹选择性堵水在吴起油田的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33(5):39-39.
7
张福田,阎贵林,李庆印.
西峰油田西28-29井组水驱特征[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S4):151-153.
8
吴建忠,李强,王波.
川东北复杂深井井身结构优化研究[J]
.天然气技术,2009,3(1):51-53.
被引量:7
9
马奎前,蔡晖,吴小张,张宏友,何芬.
弱凝胶体系地层流体转向技术在海上稠油油田的应用[J]
.海洋石油,2011,31(2):65-67.
被引量:8
10
张华.
大排量螺杆泵提液工艺在草古1潜山油藏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博览,2009(10):129-129.
工程力学
2001年 第A0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