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Pushover分析中侧向力分布形式的影响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侧向荷载的分布模式对Pushover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列举了几种常用的侧向荷载分布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研究。然后对两个实例进行了不同荷载分布模式下的pushover分析,并对分析结果,如结构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关系、层间最大位移角以及层间最大剪力进行了分析比较。
作者
种迅
叶献国
等
机构地区
合肥工业大学土建学院
出处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3期298-302,共5页
Engineering Mechanics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侧向力
结构地震反应
抗震设计
分类号
TU311.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52.1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39
同被引文献
77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43
参考文献
4
1
叶献国,周锡元.
建筑结构地震反应简化分析方法的进一步改进[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2):149-153.
被引量:25
2
杨溥,李英民,王亚勇,赖明.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的改进[J]
.建筑结构学报,2000,21(1):44-51.
被引量:174
3
叶献国.
多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近似评估——改进的能力谱方法[J]
.工程抗震,1998(4):10-14.
被引量:36
4
李康宁,洪亮,叶献国.
结构三维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其在建筑物震害研究中的应用[J]
.建筑结构,2001,31(3):53-57.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叶献国.钢筋混凝土楼房地震破损评估(西班牙语)[M].墨西哥:墨西哥国立大学工程系,1996..
2
GBJ 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
叶献国,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21卷,增刊,1页
4
叶献国,学位论文,1996年
5
叶献国,刘涛,徐勤,柳炳康.
振动台三维模拟地震试验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S1):1-6.
被引量:6
6
叶献国.
基于非线性分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反应与破损的数值模拟[J]
.土木工程学报,1998,31(4):3-13.
被引量:28
7
叶献国.
多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近似评估——改进的能力谱方法[J]
.工程抗震,1998(4):10-14.
被引量:36
8
李康宁,TetsuoKubo,CarlosE.Ventura,杨松涛.
建筑物三维分析模型及其用于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可靠性[J]
.建筑结构,2000,30(6):14-18.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239
1
秦雨生,黄泰杰,黄炳生,倪波.
蜂窝梁钢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J]
.建筑结构,2022,52(S02):1187-1191.
被引量:1
2
门进杰,史庆轩,杨坤.
结构振型对Pushover水平侧向力分布影响的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S1):118-121.
3
杨坚,邹宏德.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综述[J]
.工业建筑,2007,37(z1):189-192.
4
孙长军.
初探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理论的特点[J]
.四川建筑,2006,26(z1):119-121.
被引量:2
5
丁阳,戴学新,许成祥,李忠献.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静力弹塑性分析[J]
.结构工程师,2003(z1):168-171.
6
贾瑞涛,谭小蓉.
静力弹塑性分析在某竖向混合结构中的应用[J]
.四川建筑,2008,28(6):113-115.
7
赵灿.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述评[J]
.陕西建筑,2008(10):23-26.
8
杨溥,李东,李英民,赖明.
抗震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的研究进展[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22(z1):87-92.
被引量:25
9
邓小云.
结构设计中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J]
.科技风,2010(5).
10
侯爽,欧进萍.
结构Pushover分析的侧向力分布及高阶振型影响[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3):89-97.
被引量:112
同被引文献
77
1
侯爽,欧进萍.
结构Pushover分析的侧向力分布及高阶振型影响[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3):89-97.
被引量:112
2
贾彬,王汝恒,王钦华.
巨型框架结构风荷载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J]
.工业建筑,2004,34(8):28-30.
被引量:1
3
郑文忠,周威,田石柱,李平.
哈工大动力楼巨型框架增层结构设计与测试[J]
.建筑结构,2004,34(9):3-6.
被引量:10
4
汪梦甫,周锡元.
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与改进策略[J]
.工程抗震,2003(4):12-15.
被引量:12
5
蔡益燕.
巨型钢框架弹塑性分析的等效模型[J]
.建筑结构,1993,23(1):49-52.
被引量:10
6
管民生,杜宏彪.
现浇楼板参与工作后框架结构的pushover分析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5):117-123.
被引量:27
7
薛彦涛,徐培福,肖从真,徐自国.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
.建筑科学,2005,21(6):1-6.
被引量:28
8
王克海,李茜.
基于模态分析的Push-over方法在桥梁抗震分析中的应用[J]
.铁道学报,2006,28(2):79-84.
被引量:22
9
唐兴荣.
巨型框架结构与框架──剪力墙──巨型框架结构计算[J]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6,9(4):15-22.
被引量:13
10
史庆轩,门进杰,李家富.
竖向不规则结构非线性静力推覆分析的水平侧向力研究[J]
.建筑结构,2007,37(6):93-9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4
1
贾新,周玉石,袁勇.
钢筋混凝土框架Pushover的精细数值模拟[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z1):78-83.
2
魏洁,李章政.
错列桁架结构体系的静力弹塑性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2005,32(1):5-7.
被引量:1
3
陈林之,吕西林.
带加强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J]
.结构工程师,2007,23(4):18-23.
被引量:7
4
陆铁坚,刘桂平,余志武.
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评估[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30(2):96-100.
5
孙爱伏,欧进萍.
高层钢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的侧向力分布模式及其影响[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28(4):88-93.
被引量:16
6
管民生,杜宏彪,韩大建.
RC矩形柱框架结构不同柱-梁抗弯强度比的Pushover分析[J]
.建筑结构,2009,39(4):14-16.
被引量:7
7
陈俊霖,王泽云,刘盈.
POA法中三种常规加载模式对结构整体损伤的影响[J]
.四川建筑,2010,40(4):177-179.
8
何天森,巢斯,时素红.
高耸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J]
.结构工程师,2011,27(2):45-50.
被引量:5
9
康银庚,刘保东,任红伟,王光裕.
考虑地基柔性和侧向力分布模式的桥墩推倒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34(2):102-109.
被引量:1
10
吕剑勇.
基于Push-over的结构抗震能力评估[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33(4):407-410.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何天森,巢斯,全涌.
混凝土烟囱高耸结构改建工程风工程分析与研究[J]
.建筑结构,2022,52(S01):426-430.
被引量:2
2
刘磊.
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分类及优缺点[J]
.山西建筑,2007,33(36):66-67.
被引量:4
3
何莹,王晓哲,杜刚,傅纵.
“碧玉蓝天”商务综合楼结构设计[J]
.结构工程师,2008,24(4):1-8.
被引量:2
4
黄忠海,廖耘,李志山,王绍合.
珠江新城J2-5地块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的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J]
.结构工程师,2009,25(2):91-97.
被引量:15
5
孙爱伏,欧进萍.
高层钢结构地震失效模式控制的失效路径修正法[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1):22-28.
被引量:10
6
高晓鹏,杜宏彪,管民生,郑昊,蔡龙.
RC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影响因素的探讨与分析[J]
.茂名学院学报,2010,20(4):39-43.
7
孙爱伏,欧进萍,侯爽.
高层钢框架结构的薄弱层加强与最弱失效模式控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6):49-55.
被引量:13
8
杨航,陈麟,周云.
巨型混合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性能分析[J]
.工业建筑,2011,41(3):63-67.
被引量:6
9
孙飞飞,李国强,邓仲良.
芯筒-刚臂结构体系分析理论及其抗震减震理论研究综述[J]
.结构工程师,2011,27(2):150-159.
被引量:2
10
吴京,梁仁杰,王春林,周臻.
基于非线性静力分析的地震强度直接计算方法[J]
.建筑结构学报,2011,32(9):44-49.
被引量:7
1
毛龙,蒋首超.
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非自适应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3):210-215.
2
李奉阁,赵根田.
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在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J]
.工业建筑,2007,37(z1):737-739.
被引量:1
3
张延润.
增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
.福建建设科技,2016(5):17-19.
4
黄海燕,叶燎原.
基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pushover方法实用化的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S2):276-281.
5
杜宏彪,姜晶,管民生.
不同跨高比连梁的联肢剪力墙的Pushover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30(3):21-27.
被引量:3
6
杜宏彪,管民生.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研究[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31(4):13-18.
被引量:5
7
陆启亮,翟永梅.
结构p3ushover分析中PMM铰的研究[J]
.山西建筑,2009,35(22):1-2.
被引量:2
8
王巍峰,刘洪兵,张凯,陈向明.
侧向荷载分布在竖向不规则结构中的仿真分析[J]
.计算机仿真,2010,27(2):308-311.
9
王旭辉,刘全威.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框架静力弹塑性分析[J]
.施工技术,2014,43(S2):335-338.
10
应丹君.
竖向不规则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侧向荷载分布研究[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23(2):80-85.
工程力学
2001年 第A0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