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世界古生界油气保存条件看我国海相盆地的勘探潜力 被引量:2

The Global Paleozoic Hydrocarbon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Oil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Marine Origin Basins in China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世界含油气盆地的统计数据表明,保存条件对于古生界油气有着压倒一切的重要性。首先是盆地的保存,其次是油气系统的保存。高保存的古生代盆地在形成后基本上未发生构造逆转和岩浆侵入或溢出,在中、新生代沉积和侵蚀作用大体处于平衡,因而盆地实体较完整,一般均上覆有相当厚度的中、新生界。中保存盆地虽经一定程度的构造逆转,但古生界层序的基本格局仍然存在,而且在中、新生代再次接受了一定厚度的沉积,因而仍有可观的产油气潜力。低保存盆地多已发生强烈构造逆转和广泛岩浆活动,盆地实体比较破碎或已全面出露,其含油气性大大下降。油气系统的保存主要涉及油气生成、聚集后大地构造作用的强度和区域封盖层的有效性。我国古生代海相盆地的油气保存条件具有西优东差和北强南弱的特点,其中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大体属于中保存盆地,而中、下扬子和滇黔桂等地区似已进入低保存状态。中保存的三大盆地已分别有可观的油气发现,而且仍有进一步勘探的潜力。对于低保存的南方海相分布区,则需作深入分析。从国外此类盆地的勘探经验看,寻找构造逆转程度较低的区域或次级构造单元,也许是我国南方海相领域获得油气发现的关键,但所发现的可能以小油气田为主。
作者 朱起煌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2001年第2期33-43,共11页 Marine Origin Petroleum Ge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郭正吾 欧庆贤.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远景.中国南方油气勘查新领域探索论文集(第3辑)[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1-7.
  • 2马力,陈继贤,支家生,丁晓.中国南方油气勘探的主要问题与勘探方向[J].海相油气地质,1994(1):15-29. 被引量:10
  • 3赵志东.滇黔桂地区石油地质构造特征.中国含油气区构造特征.油气资源评价研究丛书之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229-241.
  • 4李载沃.十万大山盆地构造特征探讨.中国含油气区构造特征.油气资料评价研究丛书之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242-249.
  • 5滇黔桂石油地质志编写组.滇黔桂油气区.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 6王金山 杜成辉.云南楚雄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评价.中国含油气区构造特征.油气资源评价研究丛书之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250-256.
  • 7甘克文.前陆盆地与大油气田.油气勘探工程新进展(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62-71.
  • 8甘克文.前陆盆地若干问题的探讨.油气勘探工程新进展(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72-76.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11

同被引文献154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4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